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皋亭山

鎖定
皋亭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東北隅,拱墅、餘杭和江干三區接壤處,與杭州市中心的距離僅十八千米左右,距杭州東站九千米。 [2]  [20-21]  皋亭山是天目山山脈的餘脈,東西長約9千米,南北深約2.5千米, [22]  山勢呈西南一東北走向,西低東高。 [19] 
皋亭山形成於2.5億年前後的印支構造期,為“半山—皋亭山褶皺區”。 [18]  皋亭山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皋亭山指代皋亭山諸峯,狹義的皋亭山指的是廣義皋亭山的最高峯—皋亭山山峯,也稱為“鳳凰山” [23]  ,海報361.1米。 [22] 
皋亭山建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景區—皋亭山景區 [11]  。皋亭山景區以一寺(龍居寺)、一水(上塘河)、一樓(黃鶴樓)、一忠(文天祥)、一孝(丁蘭)、一文(王蒙)、一武(錢鏐王)、一館(班荊館)為資源特色,以沿山和皋城兩大村為依託,是一座自然資源獨特、人文資源豐富的“文化名山”景區,也是杭州北部旅遊的核心區。2015年,皋亭山景區被中國國家旅遊主管部門列為中國國家級4A旅遊景區。 [8-9] 
中文名
皋亭山
別    名
半山 [23] 
所屬山系
天目山山脈 [22]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的東北隅,拱墅、餘杭和江干三區接壤處 [20] 
走    向
西南一東北走向 [19]  [22] 
長    度
9 km [22] 
寬    度
2.5 km [22] 
主    峯
皋亭山山峯(鳳凰山) [22] 
海    拔
361.1 m [22] 

皋亭山形成演變

皋亭山是杭州最古老的山丘,在2.5億年前後的印支構造期形成了“半山—皋亭山褶皺區”,當時的杭州城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此時的皋亭山已兀立在海上。 [18] 

皋亭山位置境域

皋亭山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東北隅,拱墅、餘杭和江干三區接壤處,東連餘杭區的星橋鎮,南接江乾區丁蘭街道(原丁橋鎮),西鄰拱墅區之半山街道,北界餘杭區崇賢街道。皋亭山與杭州市中心的距離僅十八千米左右,距杭州東站九千米。 [2]  [20]  [21] 
皋亭山的地理位置 皋亭山的地理位置 [21]

皋亭山地理環境

皋亭山地貌

皋亭山位於揚子準地台浙西皺褶帶的東北端錢塘台褶帶範疇餘杭一嘉興台陷內, [20]  處於造山皺褶帶和俯衝帶的活動性大陸邊緣。地貌形態主要由皋亭山南面延綿的丘陵山地及上塘河兩岸平原組成。 [19] 
皋亭山周邊地貌風光 皋亭山周邊地貌風光

皋亭山土壤

皋亭山的土壤類型包括水稻土、巖性土以及紅壤。在平原和溝谷地帶以水稻土為主,巖性土分佈在皋亭山山頂及一些陡坡地帶,其成土母質為各類岩石風化體經過原積、殘積或坡積物;區域內的主要的土壤類型是紅壤,第四紀紅土礫石層和花崗岩、凝灰岩風化物共同構成其成土母質。 [20] 

皋亭山水文

皋亭山區域內主要水系為橫貫皋亭山南部的上塘河,屬人工開鑿的河流,開鑿於隋朝。受到山地丘陵周勢以及季風氣候的雙重作用,上塘河的水位有較大季節變化。皋亭羣山之間有少量山間澗流,另外有虎山水庫、龍山水庫等若干處人工水庫,水域面積均較小。 [20] 

皋亭山氣候

皋亭山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温暖濕潤,雨量和日照均十分充足。年平均氣温15—17℃,極端最高氣温出現在2003年,達到40.3℃,極端最低氣温出現在1969年,低至-9.6℃。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300毫米之間,4—9月降水量較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梅雨”和8—10月的颱風雨;7—8月為盛夏季節,以晴熱高温天氣為主,全年盛行風向是東到東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霜期通常從11月初到次年3月中旬前後,全年無霜期達到230—260天。 [20] 

皋亭山植被

皋亭山的植被主要有常綠闊葉次生林以及針葉、闊葉混交林。 [20] 

皋亭山資源狀況

皋亭山植物資源

皋亭山植被茂密,共有143科440屬671種植物,其中雙子葉植物104科318屬506種,單子葉植物16科85屬117種,裸子植物5科13屬14種,蕨類植物18科24屬34種,栽培植物158種,包含5種國家級保護植物,分別為香樟、水杉、銀杏、野大豆等。常綠闊葉次生林是山體上的地帶性植被,主要樹種有苦櫧、青岡、白櫟、麻櫟、木荷、杉木、馬尾松、毛竹、茶、桑、果樹等。200—300米的山腰地帶以針葉、闊葉混交林為主,大部分是松、杉、麻櫟、毛竹、木荷等。低丘、河丘、平原地帶主要分佈的是人工栽培的經濟林、防護林,其中泉亭山的楊梅、桃樹最為典型,還有部分常見有耐鹼的水草和蘆葦、田菁。 [20] 

皋亭山動物資源

皋亭山上茂密的植被為野生動物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區域內有穿山甲、鳳頭鷹、雀鷹、雕鴞、紅隼、紅角鴞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4種,均為二級保護動物。據調查,皋亭山有鳥類74種,涉及9目29個科,有44種屬於留鳥,20種為冬候鳥,6種夏候鳥,其餘屬於旅鳥。屬於浙江省重點保護鳥類包括夜鷺、紅嘴相思鳥、斑姬啄木鳥、牛頭伯勞、喜鵲等11種。其中大山雀、麻雀、白鷺、白頭鵯、領雀嘴鵯、紅頭長尾山雀、白鶺鴒等屬於皋亭山地區較為常見的類型。 [20] 

皋亭山旅遊資源

【主詞條:皋亭山景區
皋亭山建有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皋亭山景區”。2002年,杭州市政府對皋亭山先後進行了歷史文化考證、旅遊資源普查,編制了《杭州市江乾區皋亭山旅遊總體規劃》對皋亭山進行規劃建設。 [12]  2011年10月,皋亭山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10]  2012年4月,皋亭山景區管委會成立。 [8]  [12]  2013年,皋亭山生態旅遊綜合建設項目列入浙江省重點生態建設項目。 [8]  2015年,皋亭山景區被中國國家旅遊主管部門列為中國國家級4A旅遊景區。 [8] 
皋亭山景區以皋亭山、黃鶴山、元寶山三大山體為基礎,以一寺(龍居寺)、一水(上塘河)、一樓(黃鶴樓)、一忠(文天祥)、一孝(丁蘭)、一文(王蒙)、一武(錢鏐王)、一館(班荊館)為資源特色,以沿山和皋城兩大村為依託,是一座自然資源獨特、人文資源豐富的“文化名山”景區,也是杭州北部旅遊的核心區。 [8] 

皋亭山山脈關係

皋亭山是天目山山脈逶迤至東邊的餘脈,山脈到了北高峯、老和山處之後轉而沉入地下,到皋亭山處又凸起出地面。區域內山勢呈西南一東北走向,西低東高。 [19]  皋亭山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皋亭山指代皋亭山區域諸峯,自西往東各山峯依次為半山、皋亭山、黃鶴山、佛日山等,諸峯統稱皋亭山。狹義的皋亭山指的是廣義皋亭山的最高峯—皋亭山山峯,也稱為“鳳凰山” [23]  ,海報361.1米。 [22] 

皋亭山歷史文化

皋亭山山名由來

皋亭山之名來自皋亭神。皋亭神是皋亭山先民的崇拜主神,“皋”意為水邊高地;而“亭”指人所聚集,故皋亭山是杭州形成過程中“人類停留下來,繁衍生息”的一塊高地。 [3]  [13] 

皋亭山歷史遺址

皋亭山西南的水田畈遺址,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兩次發掘表明,遠在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的先民們在此以半穴居狀態分散而居,從事原始的農業和漁業生活,已廣泛採用水上交通。 [4] 

皋亭山人文歷史

  • 運河歷史
皋亭山南一條上塘河(古運河)穿境而過,開鑿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是杭州市地域內史書記載的第一條人工疏通的水道。秦始皇出巡經上塘河入杭時,在皋亭山南麓前的阼湖(詔息湖)作短暫停留後到達錢塘(今杭州),而後渡錢塘江去會稽山祭奠大禹。南宋朝廷把臨安(今杭州)的上塘河到鎮江段運河作為當時最重要的漕路,時人即稱“自臨安至京口(鎮江),千里而遠,舟車之輕從,郵遞之絡繹,漕運之轉輸,軍期之傳遞,未有不由此途者。元代,上塘河的赤岸段是驛道或官道”,在皋亭赤岸配有船隻 [4] 
  • 軍事歷史
皋亭山橫亙城北,綿延十里,是杭州城的北部門户,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皋亭山曾無數次將戰火擋在了杭城之外,成為守護古代杭城的一道綠色屏障。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十月,淮南弘農王楊行密應董昌的要求東西夾擊錢鏐軍,楊行密派遣寧國軍節度使田頵、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一南一北進攻杭州,錢繆在此設寨以抗拒;南宋初“苗劉兵變”時,大將韓世忠在皋亭山成功擊敗叛軍,才保住危在旦夕中的南宋朝廷;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軍統帥伯顏佔領了皋亭山,兵臨城下,杭州百姓面臨滅頂之災,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驚慌失措,甚至找不到前去議降的大臣,文天祥臨危受命,在皋亭山下,對出爾反爾的伯顏進行了正氣凜然的抗論,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皋亭抗論”。伯顏為文天祥的凜然正氣所撼,據傳當晚即夢見岳飛千軍萬馬過皋亭,疑皋亭有神明護佑,遂下令不得對百姓進行殺戮。皋亭山還留存了古代兵站等眾多的軍事遺蹟,如錢王城寨、韓蘄王將台、皋亭抗論台、度嶺關隘、雷誅營卒、前哨石屋等。 [1] 
  • 宗教文化
皋亭山有豐富的宗教文化景觀遺存,其中有歷史記載的寺廟祠堂就有70餘處,約20處獲得過皇帝封賜,如龍居寺為吳越王錢鏐與其子錢元瓘於後唐清泰二年(935年)始建,原名湧泉寺。宋高宗南渡,曾宿本寺,故山名龍居灣,寺亦以此得名,歷時近百年。”皋亭山也是道教發源地之一,商朝即有仙人黃子安在此騎鶴入雲,史載建有黃鶴樓。皋亭山還有關於師姑庵的傳説,師姑庵建於一千多年前的後唐時期,由師太和一位俗家姑娘募捐建庵,故名“師姑庵”。“師姑庵”曾毀於戰火,後屢建屢毀。師姑庵曾因救扶落難中的吳越國錢鏐王妃水月而聲名大振。傳説澉浦的鐵匠女兒水月,因老父病故,被當地痞子糾纏騷擾,便放火燒燬鋪子後,沿上塘河小道去尋找因征戰而音訊全無的未婚夫錢鏐,在飢寒交迫中幸遇師姑庵師太搭救,留在庵中。後吳越國王錢鏐到師姑庵尋訪到水月師姑,從此夫唱婦隨,傳為千古佳話。近代,村民又稱其為“石子庵”。 [5]  [7] 
  • 孝文化
皋亭山與孝的淵源歷史悠久,根據南宋《鹹淳臨安志》記載,中國二十四孝之一的丁蘭刻木事親故事發生在皋亭山的姥山之東,當地百姓為了弘揚丁蘭的孝心,還建了丁橋、蘭橋以為紀念。千百年來,皋亭山區域逐漸形成了杭州孝道文化的中心,更被稱為杭州“孝”源。無論是歷年以“賞花、行孝”的觀桃節、孝心百家宴,還是景區舉辦的答孝題品孝菜、孝道養生餐飲大賽、孝心故事大徵集等活動,都充分展示了“孝”在皋亭山的深厚底藴。 [6]  [14] 
  • 茶文化
皋亭山南面,錢塘江對岸跨湖橋文化遺址八千年前地層中,出土的世界上最早茶種子,證明了茶種子在杭州灣一帶出現得非常早,所以“杭州名茶的最早種子出在半山”之説,應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説,可説明皋亭山古茶也是杭州茶之祖。 [15] 

皋亭山生態保護

皋亭山所在的杭州市上城區相關政府部門會定期深入皋亭山,為生物多樣性監測樣地建設進行實地勘察。生物多樣性監測的目標是掌握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狀況,發現重要物種、生物羣落動態變化規律和生態過程的變化。以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強化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優化空間佈局,從而實現科學化監測、管理以及科教宣傳。 [16]  同時,杭州市積極推進林長制工作的部署要求,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會定期巡查檢查瞭解皋亭山區域的林地綜合整治、有害生物監測、森林防火規範化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等相關情況,保障對森林資源可以進行有效的管理。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