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蠶豆枯萎病

鎖定
蠶豆枯萎病是主要由鐮刀菌類引起的、發生在蠶豆的病害。該病為全株性病害,是蠶豆重要病害之一。該病在蠶豆各生育期間均可發生,而以蠶豆嫩莢期發病較重。 [1] 
蠶豆枯萎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一旦發病,很難控制。該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是蠶豆生長中後期的主要病害,特別是在春夏多兩時極易大發生。由於該病在蠶豆嫩莢期造成全株枯萎死亡,因此,被害株顆粒無收。病害流行時可毀滅大面積蠶豆。 [2] 
蠶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實行2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加強水肥管理;種子處理;藥劑防治,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3] 
中文名
蠶豆枯萎病
別    名
蠶豆瘟病
蠶豆根病
別    名
蠶豆根腐綜合症
病    原
鐮刀菌類
為害作物
蠶豆
為害部位
全株

蠶豆枯萎病病原特徵

尖孢鐮刀菌 尖孢鐮刀菌
蠶豆枯萎病的病原菌種類很多,主要的是鐮刀菌類,常見的有尖孢鐮刀菌(學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fabae Yu et Fang)和蝕脈鐮刀菌(學名:Fusarium vasinfeatum Atk.)。 [2] 
尖孢鐮刀菌在培養基上產生大量小型分生孢子。初期菌絲潔白色,後期為淺褐色,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斜面邊緣產生藍色或藍綠色素。小孢子卵形到紡錘形, 單細胞, 無色,(5.2-10.4)微米×(2.1-3.5)微米。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多數3隔膜,上端稍彎曲,頂端較圓,基部近於圓錐形或直,平均大小為3.9-4.1微米。 厚垣孢子頂生或間生,多數單胞,少數雙胞,球形到扁球形,深褐色,外表光滑或稍皺,平均直徑為7.3微米×6.9微米。 [2] 
蝕脈鐮刀菌的小型分生孢子卵形,單胞,極少數為。雙胞,無色。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新月形,兩端微彎曲,並變得逐步狹窄,或呈喙狀,基部有腳胞,大多數3隔膜, 少數4-5隔,多數大小為(23-48)微米×(3-4.5)微米。厚垣孢子頂生或間生,褐色,單細胞或雙細胞,大小分別為7-13微米和12-27微米。 [2] 

蠶豆枯萎病為害症狀

蠶豆枯萎病
蠶豆枯萎病(5張)
蠶豆枯蔞病病原種類複雜,有多種病害並發現象。有時分為基腐病、根腐病和菱蔫病。一般在蠶豆現蕾到始花期出現基腐、根腐、萎蔫等現象,幼莢期受害最重。主要發生於根系及莖基部,受該病侵染後,蠶豆生長逐漸衰弱,植株矮小,葉色淡黃,葉尖和葉緣變黑,莖基部黑褐色,頂部莖葉萎垂,最後萎凋,呈明顯的枯萎症狀。葉片不脱落,但花蕾易掉,幼莢不飽滿,逐漸乾癟。檢視根部,細根腐敗消失,主根短小,變黑色或褐色,呈鼠尾狀,髓部為鏽褐色,最後腐爛,植株很容易拔起。在苗期也可發病,造成爛種或死苗。但典型的枯萎病多在開花結莢時突然發生,田間常造成一團一片的死亡。潮濕時在莖基部表面產生淡紅色黴層。 [4] 

蠶豆枯萎病分佈範圍

據報道,蠶豆枯萎病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發生,如德國、埃及、日本、加拿大、波蘭及俄羅斯等。在中國無論秋播蠶豆區或春播蠶豆區均有分佈,是長江流城蠶豆生長中後期的主要病害。 [4] 

蠶豆枯萎病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大田內病株殘體上的菌絲、分生孢子座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的主要來源,病殘體上面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2年以上。另外,從病田收穫的種子、帶菌的肥料、灌溉水均可能傳病,但不是主要的。 [4] 
病菌直接或經傷口侵人主根、側根的根尖及莖基部,以後病株根部開始發黑,根部皮層被腐蝕,主根心髓變成鏽褐色,隨着病情的加劇,病菌沿莖的中軸向上蔓延,到蠶豆生長後期可上升到莖的2/3部位。耕作的農具和水可在田間傳播。蠶豆收穫後,病菌又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 [4] 

蠶豆枯萎病流行規律

在同一地區,平原和湖區發病嚴重。常年情況下,土壤含水量低於65%,病害較重,當土壤濕度達75%以上時,病害發展慢,在土温達23-27℃的範圍內,有利於病菌的生長髮育。蠶豆初莢期如遇高温,極有利於病害發展蔓延。土壤偏酸性(pH為6.3-6.7)能助長髮病,土壤貧瘠、缺乏肥料、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和連作地發病均重,旱田比水田發病重。 [2] 

蠶豆枯萎病防治方法

  • 實行輪作:實行2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可減輕發病。 [3] 
  • 加強水肥管理:一般缺水、缺肥的田發病重,要及時灌溉或選擇土壤含水量高於70%田塊種植。為避免由於乾旱而引起發病,尤其要加強高地的灌溉。蠶豆在苗期,視地力酌施氮肥、鉀肥。 [3] 
  • 種子處理:在收穫時,種子與病株殘體接觸,往往易帶病菌因此,最好選無病田留種,如必須用有病田的豆種,需先將豆種用56℃的温湯浸種5分鐘;或在播種前一天每100千克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克拌種。 [3] 
  •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2.5%咯菌腈懸浮劑15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重點噴灑在植株的基部,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份與50份細乾土混勻撒在苗基部,每畝用量為1.5千克。 [3] 
參考資料
  • 1.    郭玉人.植保員手冊 第4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1:172
  • 2.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9.12:550-551
  • 3.    《植保員手冊》編繪組.植保員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5:207
  • 4.    葉茵.中國蠶豆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03:4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