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蠶婦

(來鵠創作的七言絕句)

鎖定
《蠶婦》是唐代詩人來鵠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通過敍述與假設的形式,指出瞭如果蠶婦不勞動則“黃金屋裏人”就會被凍死,表達了作者對蠶婦艱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對社會高層階級依賴勞動人民養活的不滿。
作品名稱
《蠶婦》
作    者
來鵠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蠶婦作品原文

蠶婦
曉夕採桑多苦辛
好花時節不閒身
若教解愛繁華事
凍殺黃金屋裏人 [1] 

蠶婦註釋譯文

蠶婦詞句註釋

⑴曉夕:早晚。
⑵好花時節:指百花盛開的時節,此時正是採桑大忙的時候,因此説農家婦女“不閒身”。不閒身:沒空閒時間。
⑶解:瞭解,懂得。繁華事:指賞花之類的事。
⑷殺:死,用在動詞後邊,表示程度。一作“煞”。黃金屋裏人:這裏指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一説指有權有勢的人。黃金屋,語出《武帝故事》:漢代陳嬰的曾孫女名叫阿嬌,其母為漢武帝姑姑館陶長公主。武帝幼時,長公主將其抱置膝上,問道:“兒欲得婦否?”又指阿嬌問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説:“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後武帝繼位,立阿嬌為皇后。後人遂以“黃金屋”指代富貴人家女子的居處。 [1]  [2]  [3] 

蠶婦白話譯文

從早到晚整天採桑多苦辛,
百花盛開季節養蠶忙煞人。
若教村姑瞭解賞花之類事,
便會凍死富家太太小妞們。 [2] 

蠶婦作品鑑賞

人們談起寫蠶婦的詩,自然會提到宋代詩人張俞的《蠶婦》:“昨夜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而晚唐詩人來鵠的《蠶婦》與張俞的《蠶婦》題目相同,內容相似,而寫法與格調迥異。來鵠的《蠶婦》不像張俞的《蠶婦》那樣,用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而是先從蠶婦整日採桑養蠶的辛苦談起。
“曉夕採桑多苦辛”一句緊扣詩題,“曉夕”二字直述採桑葉時問之長,突出勞動的艱苦。從這一句詩中,表現了採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現了作者同情蠶婦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詩人明確告訴人們,這些整天採桑葉的蠶婦並不是不愛盛開的百花,而只是在養蠶的大忙季節不得“閒身”而已。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假設及由這一假設推論出來的結果清楚地説明封建社會誰養活誰這一根本問題。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們所以能在“好花時節”有閒情逸致去欣賞百花,正是由於這些蠶婦在此時“曉夕採桑”的結果。如果這些蠶婦此時也去千這些“繁華事”,那麼,那些“黃金屋裏人”只能被‘凍殺”。原來,這些“黃金屋裏人”是由這些蠶婦養活的。此兩句陡轉筆鋒,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完全是依靠剝削勞動人民而生活的這一事實。
全詩筆致冷雋,構思深曲,耐人尋味,在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詩人的憤慨不平之情。運用通俗又略帶詼諧的語言,通過敍述與假設的形式,通過暗含的對比,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1]  [2]  [3] 
參考資料
  • 1.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50-151
  • 2.    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
  • 3.    嚴潔.晚唐詩鑑賞:鳳凰出版社,2006: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