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蠱雕

(《山海經》中的一種異獸)

鎖定
蠱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的哭啼聲,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中的一種怪獸。 [1]  最早記載於《山海經》。
中文名
蠱雕
外文名
LION EAGLE
來源出處
山海經·南山經
族    種
神獸
屬    性
兇獸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蠱雕歷史起源

蠱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再往東五百里,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1] 
考古學家發現陝西神木納林高兔村戰國晚期匈奴墓出土的純金鷹嘴鹿形獸身怪獸,在造型上與《山海經》的蠱雕有相像的地方。這類造型帶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的特點。

蠱雕形態特徵

蠱雕,前半身是魚鷹的形貌,後半身則為魚類。從頸部下方開始,由羽毛過渡到鱗片,胸前伸出單片魚鰭。蠱雕的身體結構和非常像,從胸鰭上方的肩胛骨上長出分支,形成翅膀的骨骼。而頭骨上有兩個骨枝凸起,外面套着一層螺旋狀角質,內部中空。
蠱雕身體笨重,頭部偏小,雙翼展開的長度超過身長,肌肉強勁有力,爆發力很強。蠱雕的翅膀收起來的時候緊貼身體兩側,羽毛與鱗片同色,有防水功能,能和魚身融為一體。蠱雕飛行能力較強,但沒有腳,不能在岸上停留,而且身體必須保持濕潤,所以不會離開水域太遠。
蠱雕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有角,叫起來像嬰兒啼哭。《駢雅》記:“蠱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紺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2] 
蠱雕為獸,有如雕、如豹兩種形狀:其一,鳥形,似雕獨角;其二,豹形,鳥喙一角。

蠱雕棲息環境

蠱雕生活在鹿吳山下的澤更水中,該區域植被稀少,但礦產豐富,因此澤更水裏富含多種礦物質,水中多玉石。蠱雕偏好鹼性水域,喜好有水革遮蔽的河水,會刻意躲避直射的陽光。 [2] 

蠱雕生活習性

蠱雕為肉食動物,平時會捕食水中的魚類和貝類,和鮭一樣在夜間捕食。它們的叫聲音調較高,尾音揚起,像是嬰兒啼哭。蠱雕一般不會攻擊人類或相對大型的動物,但在食物比較匱乏的季節,它們會長時間潛伏在河岸邊的草叢或河牀上的細沙裏,一旦有人或動物路過,就飛撲上去,攻擊獵物脆弱的部位,一擊致命。成功之後,它們不會立即享用獵物,而是將沉重的獵物拖進水中藏匿起來,作為糧食儲備。
蠱雕只有到冬眠時才開始尋找合適的洞穴,其餘時間只尋找草木,簧密L勺岩石縫隙棲身,在冬眠時,它們會先在洞穴罩貯俘好一部分食物,然後進入洞穴,封好洞口,用水草和翅膀裹住身體,進行冬眠。 [3] 

蠱雕史書記載

山海經·南山經》記:“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5] 
駢雅》記:“蠱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紺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郭璞《圖贊》:“纂雕有角,聲若兒號。”

蠱雕《山海經》原文

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4] 
譯:水中有一種名叫蠱雕的野獸,其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叫聲如同嬰兒啼哭,十分兇猛,是能吃人的。
參考資料
  • 1.    馬昌儀 .古本山海經圖説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1 :31 .
  • 2.    蘭心儀編著;金路繪,奇獸 山海經動物圖鑑 3,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9.08,第10頁
  • 3.    蘭心儀編著;金路繪,奇獸  山海經動物圖鑑  3,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9.08,第11頁
  • 4.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11
  • 5.    徐客.山海經:中國出版社,2016年: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