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蟠龍梆子

鎖定
蟠龍梆子又稱老婆調,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約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已被萊蕪地區及周邊的城市和鄉村的人們所接受、所熱愛。可以説已經是家喻户曉、老幼皆知的一種成熟的帶着濃濃的鄉村氣息的民間藝術、它以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有機結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及反應當代的新人、新事、新物、新內容。無論是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改善農村舊思想、舊面貌方面,搞好和睦家庭、尊老愛幼、你幫我助方面,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創建和諧社會等各個方面,無疑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文名
蟠龍梆子
別    名
老婆調
性    質
戲曲劇種

蟠龍梆子劇目特點

老照片
老照片(6張)
蟠龍梆子大約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同屬於“板腔體”劇種,是萊蕪地方“撮頭子”唱腔和梆子腔相互融合而成的民間戲曲,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其唱腔剛柔相濟,表演形式簡而易懂,深得辛莊一帶農民的喜愛和流傳。 [1] 

蟠龍梆子列入非遺

201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日公佈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蟠龍梆子》被列入。 [2] 

蟠龍梆子典型案例

濟南市鋼城區蟠龍梆子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全省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4] 

蟠龍梆子創新曆程

演藝相關
演藝相關(5張)
蟠龍梆子多年來一直靠承接一些小型演出及廟會維持着,隨着社會的發展,演出市場需求量逐步降低,承接的演出越來越少。到2007年時,劇團僅剩11人。團長韓克拓展思路,由被動變為主動,通過拉贊助、自籌資金、尋求上級幫助扶持等方式,籌措資金,設立獎金,籌辦了“農民歌手大獎賽”、“民間最強音”、“十八般舞藝”、“我不是演員”等多項賽事活動,前後吸引了省內外數千人蔘與,其中表現優異的參賽者被吸收到了劇團,有力地擴充了隊伍。
為了擴大劇團影響,團長韓克先後製作了“農民拍電視”、“農民拍賀歲劇”、“農民導演PK大導演”等多個新聞焦點,受到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級、省級媒體的採訪報道。蟠龍梆子名聲大振,演出項目一時應接不暇。為了更好地適應大眾口味,劇團在節目形式上進行了多元化的改革創新,創作了小品、相聲、歌曲、編導小戲等眾多羣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各類舞台作品,創新了表演形式,增加了承接演出的數量,使坐以待斃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為了解決創作能力低、演員素質差的問題,劇團還聘請了山東省話劇院國家一級編劇苑福善、國家一級編劇張麗華、國家一級導演方航一、國家一級作家畢玉堂等眾位專家為藝術指導,提高團隊的整體藝術素養和水平,先後創作了《養老榜風波》、《父親是個農民工》、《土豪爹的婚事》、《十五的月亮》等微電影作品,榮獲第三屆亞洲微電影節優秀作品、華東地區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等諸多獎項,其中《十五的月亮》入圍北美洲國際微電影節並在加拿大進行網絡展映。為了更好更快地迎合當前文化市場需求,劇團正式通過工商部門註冊了萊蕪市蟠龍梆子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重點推出了影視、網絡、演藝、慶典4個產業項目,實現了從民間小劇團轉型為文化企業的產業發展目標。 [3] 

蟠龍梆子發展前景

現已被萊蕪地區及周邊的城市和鄉村的人們所接受、所熱愛。可以説已經是家喻户曉、老幼皆知的一種成熟的帶着濃濃的鄉村氣息的民間藝術、它以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有機結合,無論是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改善農村舊思想、舊面貌方面,搞好和睦家庭、尊老愛幼、你幫我助方面,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創建和諧社會等各個方面,無疑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