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蝶戀花

(傅抱石繪畫作品)

鎖定
《蝶戀花》是近代畫家傅抱石1958年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 [1]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中文名
蝶戀花
創作時間
1958年
作    者
傅抱石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規    格
縱137.8cm 橫69cm
現收藏地
南京博物院

蝶戀花畫作內容

蝶戀花 蝶戀花
此幅是傅抱石根據毛澤東《蝶戀花》詞意而創作的最為重要的毛主席詞意畫作品。畫面上,美麗的嫦娥在高空揮袖起舞,吳剛捧着桂花酒身後相伴,天上與人間由細勁綿密的雨絲相連,枝葉婀娜的柳樹代表楊開慧和柳直荀二位烈士,畫幅底部的重重山巒象徵革命勝利的紅旗 [2] 
畫作左上角題識:蝶戀花。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一九五八年八月,敬寫毛主席詞意。傅抱石。 [2] 
鈐印:抱石之作。

蝶戀花創作背景

1957年8月21日, 傅抱石(1904-1965)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東歐回國暫留北京,受邀前往陳毅家做客。席間,愛好詩詞的陳毅(1901-1972)深情誦讀毛澤東所作《蝶戀花·遊仙》,傅抱石感慨良多,開始醖釀創作。1958年1月,《蝶戀花· 贈李淑一(遊仙)》公開發表於《詩刊》1958年1月號,引發了文化界的熱烈討論。許多詩人撰寫文章闡釋學習該詩的心得體會,更加激發了傅抱石的創作衝動。4月25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蔡若虹(1910-2002)來南京佈置參加蘇聯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會”的創作任務,傅抱石便選擇《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的創作。7月初,他得讀《紅旗》雜誌所刊郭沫若(1892-1978)撰寫《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對該詞解釋後,豁然開朗,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一個理性認識。這是傅抱石對於畫面經營與章法結構的考量。對於畫面元素,他極力思考“人物的思想活動和相互關係”,認為“兩位忠魂和吳剛、嫦娥是有呼應而且有較緊湊的關係的”。與原詞一樣,傅抱石以楊柳象徵楊開慧、柳直荀二位烈士,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之法,初步創作《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6月25日至7月1日,傅抱石攜作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南京分會籌委會召開的“社會主義造型藝術展覽會”創作草圖觀摩會。在觀摩會上,傅抱石解釋將如何“忽報人間曾伏虎”一句理解為人民革命戰爭之勝利的緣由,進而又詳細介紹如何在畫中得以體現,構思“紅旗遍山”以充分表達詞意。稍後,《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正式完成。 [1] 

蝶戀花藝術鑑賞

傅抱石先生以毛主席詩詞入畫,其新穎之處就在於題材的擴展,手法的大膽和想像的豐富。此畫着力刻畫了兩個神話人物一嫦娥和吳剛,原詞有“淚飛頓作傾盆雨”句,他便以拿手的技法畫出了傾盆大雨的效果。天上和人間是靠強勁而密集的雨絲相連接的,而嫦娥身邊紛紛揚揚的柳葉與地下遍插紅旗的山巒大地相互呼應,使畫面渾然一體,全圖極富浪漫主義色彩,與毛澤東的詞意風格完全一致。 [3] 

蝶戀花重要展覽

南京博物館藝術館於2017年4月29日—2017年9月15日舉辦《不辨泉聲抑雨聲----傅抱石筆下的泉瀑雨聲》展,展品包括傅抱石《蝶戀花》等 [2] 

蝶戀花作者簡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著名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餘。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鬱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著有《國畫源流概述》、《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