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蜷曲

鎖定
蜷曲,指卷繞或盤繞;肢體等彎曲。見《素問·刺禁論》“刺脊間中髓,為傴” 唐·王冰注:“傴,謂傴僂,身踡屈也。”
中文名
蜷曲
拼    音
quánqū
注    音
ㄑㄨㄢˊ ㄑㄩ
出    處
素問·刺禁論》

蜷曲基本解釋

(1) [swirl]∶卷繞或盤繞。
秀髮蓬鬆蜷曲地散披在身上。
(2) [curl]∶肢體等彎曲。
兩腿蜷曲。 [1] 

蜷曲引證解釋

1.蜷曲:屈曲拳曲
龔自珍:“今日為辛丑第二日,大雪中作此,老梅蜷曲,吐兩三花,黯黯有別意。”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十四章:“ 陸希榮長長的身子蜷曲在地上,正在大聲小聲地呻吟。”
2. 踡曲:亦作“ 踡屈 ”。拳曲彎曲
張居正《贈國子馬生行》:“丈夫且知貴適志,安能踡曲坐樊籠。”一本作“綣曲”。
侯方域《徐作霖張渭傳》:“ 渭須繞其面,發毿毿然,又騎馬折其左臂,常踡曲,類世之兒童戲繪以為冥官像者。”
馬烽《停止辦公》:“他忽然聽見車廂裏傳出很響的鼾聲,不由得回頭看了看,只見客人踡曲在草包上睡着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