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兇獸)

鎖定
蜚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兇獸,《山海經》中記載:“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2] 
中文名
出    處
《山海經》
族    種
神獸
屬    性
兇獸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歷史起源

蜚
據《山海經》——卷四.東山經.東次四經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外貌形態

山海經中的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象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隻眼睛。

神獸寓意

晉代郭璞《山海經圖贊》:“蜚之為名,體似無害,所繹枯竭,其幹譙厲。” [1]  當“蜚”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乾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
蜚,傳説中的災獸,太古的災難之神,它出現的地方都會發生大的災難,故而世人皆畏懼此獸。
參考資料
  • 1.    李土生著.土生説字 第21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08:第73頁
  • 2.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