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蜕鈎枝觸星蟲

鎖定
蜕鈎枝觸星蟲(Themiste dehamata Kesteven,1903)是枝觸星蟲科枝觸星蟲屬昆蟲。
中文名
蜕鈎枝觸星蟲
拉丁學名
Themiste dehamata
動物界
星蟲動物門
方格星蟲綱
戈芬星蟲目
枝觸星蟲科
枝觸星蟲屬
命名者及年代
Kesteven,1903

蜕鈎枝觸星蟲形態特徵

縱肌連續,不分離成束。翼狀肌只連接在直腸末端。紡錘肌前端分為兩根,始於肛門下方直腸兩側的體壁上,緊貼體壁下行,並有肌纖維與直腸緊密相連。待進入腸螺旋時,方與體壁分離,並貼在直腸壁上,經過4—5個腸螺旋之後,逐漸合為1條粗大的紡錘肌,並與直腸分離,縱貫於螺旋中央,末端不連接後部體壁。收吻肌1對,始於體中部,靠近腹神經索的兩側。固腸肌共4條(圖57e),其中一條是後食道固腸肌f.m.1;其他三條為前直腸固腸肌 f.m.2、f.m.3、f.m.4。f.m.1較粗短,始於左側體壁,距前面的肛門約25mm,由前方進入腸螺旋,附着在食道後部的第1螺旋上。f.m.2 始於f.m.1 後方18mm處。f.m.3 由靠近腹神經索的右側,距離肛門約35mm處發出,兩條同時進入腸螺旋而又共同附着在有直腸盲囊的腸螺旋上。f.m.4 始於 f.m.3後方約10mm的外側體壁,進入腸螺旋之後,穿過數個螺旋,最後固着在具盲囊的後面一個直腸螺旋上。食道很大,普利氏管發達,沿食道的背面呈“S”形左右迂迴,一直延伸到食道的後端,但普利氏細管不明顯,腸螺旋排列緊密,200轉以上,直腸盲囊圓形,白色,着生在倒數第3個直腸螺旋上。腎管棕色,長約30mm,遊離,懸掛於體腔中,腎孔開口在肛門前13mm處,腦神經節兩側有1對棕色眼點。 [1] 

蜕鈎枝觸星蟲生活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泥砂底內,垂直穴道深60—100cm。

蜕鈎枝觸星蟲分佈範圍

分佈於廈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