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藥

(中藥)

鎖定
蜂藥,中藥名。為卷柏科植物疏葉卷柏Selaginella kraussiana(Kunze)A.Br.的全草。具有祛痰止咳,解毒消腫,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痔瘡,瘡毒,燒傷,蜂刺傷及出血。
中文名
蜂藥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石松綱
卷柏目
卷柏科
卷柏屬
疏葉卷柏
分佈區域
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
採集時間
四季均可採收

蜂藥別名

翠雲草、翠羽草、石打穿、水梭羅、家昌金、小爬巖草、地蝨子、風輪草。

蜂藥入藥部位

全草。

蜂藥性味

淡,涼。

蜂藥歸經

歸肺經。

蜂藥功效

祛痰止咳,解毒消腫,涼血止血。

蜂藥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痔瘡,瘡毒,燒傷,蜂刺傷及出血。

蜂藥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塞鼻。

蜂藥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曬乾或鮮用。

蜂藥形態特徵

疏葉卷柏又名:地柏。匍匐,長約30cm。葉二型,在枝兩側及中間各2行;側葉卵形,長2-2.5mm,寬1-1.2mm,基部偏斜心形,先端尖,邊緣全緣或有小齒;中葉斜卵狀披針形,長1.5-1.8mm,寬0.6-0.8mm,基部偏斜心形,下側下延呈耳狀,先端長漸尖,邊緣全緣或有小齒。孢子囊穗單生於小枝頂端,長0.5-2cm,有4稜;孢子葉長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mm,寬約0.8mm,呈龍骨狀,先端長漸尖。孢子囊圓腎形,大孢子囊極少,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生在囊穗基部以上。

蜂藥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或林邊。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等地。

蜂藥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解毒。主治肺熱咳嗽,火燙傷,痔瘡,無名腫毒及蜂刺傷。”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