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葵根

鎖定
蜀葵根,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inn.) Cavan.的根。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排膿之功效。用於淋證,帶下,痢疾,吐血,血崩,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燙傷燒傷。
別    名
葵花根
土黃蓍
棋盤花根
中文學名
蜀葵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錦葵目
錦葵目
蜀葵屬
蜀葵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採收時間
冬季
毒    性
無毒

蜀葵根入藥部位

根。

蜀葵根性味

味甘、鹹,性微寒。

蜀葵根歸經

歸心、肺、大腸、膀胱經。

蜀葵根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排膿。

蜀葵根主治

用於淋證,帶下,痢疾,吐血,血崩,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燙傷燒傷。

蜀葵根相關配伍

1、治赤白帶下:蜀葵根15g,椿根白皮12g,雞冠花根30g,煎服。或蜀葵花研細末,每次3g,每日2次,加白糖適量,米湯調服。
2、治熱毒下痢:蜀葵花根15g,地錦草30g。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3、治腸癰:蜀葵根一錢,大黃一錢。水煎服。(《經驗良方》蜀葵湯)
4、治血崩,吐血:棋盤花根100g。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5、治婦女倒經(經閉、鼻中流血):蜀葵根15-60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蜀葵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蜀葵根採集加工

冬季挖取,颳去栓皮,洗淨,切片,曬乾。

蜀葵根形態特性

蜀葵又名:菺、戎葵、胡葵、一丈紅、白蜀葵、小蜀芪。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米,莖枝密被刺毛。葉近圓心形,直徑6-16釐米,掌狀5-7淺裂或波狀稜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釐米,寬4-6釐米,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葉柄長5-15釐米,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毫米,先端具3尖。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毫米,果時延長至1-2.5釐米,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0毫米,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鍾狀,直徑2-3釐米,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釐米,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釐米,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釐米,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釐米,花絲纖細,長約2毫米,花葯黃色;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釐米,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毫米,具縱槽。花期2-8月。

蜀葵根生長環境

本種原產中國西南地區,現各地廣泛栽培。

蜀葵根藥材性狀

根圓錐形,略彎曲,長5-20cm,直徑0.5-1cm;表面土黃色,栓皮易脱落。質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狀,切面淡黃色或黃白色。氣淡,味微甘。

蜀葵根藥理作用

根可作潤滑劑,用於黏膜炎症,起保護、緩和刺激的作用。

蜀葵根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月經不調,泌尿道感染,帶下,痢疾,崩漏,瘡瘍和水火燙傷等。

蜀葵根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止痢。治刀傷,燒傷,痢疾。”
[1-4]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楊衞平、夏同珩.《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2》:貴州科技出版社,2014年
  • 4.    高松.《遼寧中藥志 植物類》: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