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蜀羊泉

鎖定
蜀羊泉是茄科茄屬的多年生直立草本; [5]  莖細長;葉長卵形,無端尖,具葉柄;夏季葉腋抽花梗,花形小,帶紫色;萼鐘狀,五裂,花冠亦五裂,呈總狀花序;果實為球形漿果,赤色; [6]  花期夏、秋間,果期秋末冬初。 [7] 
蜀羊泉分佈於中國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區。 [8]  蜀羊泉適宜在陰濕處栽種。蜀羊泉以種子的方式繁殖。 [9] 
《神農本草經》記載;“蜀羊泉味苦,性微寒;主治頭禿惡瘡惡性瘡瘍引起的發熱”。 [7]  《唐本草》中記載:“蜀羊泉還能夠促進毛髮生長”。 [10]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茄科
茄屬
青杞
中文學名
蜀羊泉
採集時間
夏、秋季
毒    性
小毒

蜀羊泉植物學史

別名:羊泉、羊飴、漆姑、青杞、野茄、小孩拳、紅葵、野茄子、野枸杞野辣子、藥人豆。

蜀羊泉形態特性

青杞又名:裂葉龍葵《中藥大辭典》。直立草本或灌木狀,莖具稜角,被白色具節彎卷的短柔毛至近於無毛。葉互生,卵形,長3-7釐米,寬2-5釐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通常7裂,有時5-6裂或上部的近全緣,裂片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全緣或具尖齒,兩面均疏被短柔毛,在中脈,側脈及邊緣上較密;葉柄長約1-2釐米,被有與莖相似的毛被。二歧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總花梗長約1-2.5釐米,具微柔毛或近無毛,花梗纖細,長5-8毫米,近無毛,基部具關節;萼小,杯狀,直徑約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萼齒三角形,長不到1毫米;花冠青紫色,直徑約1釐米,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1毫米,冠檐長約7毫米,先端深5裂,裂片長圓形,長約5毫米,開放時常向外反折;花絲長不及1毫米,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4毫米,頂孔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絲狀,長約7毫米,柱頭頭狀,綠色。漿果近球狀,熟時紅色,直徑約8毫米;種子扁圓形,徑約2-3毫米。花期夏秋間,果熟期秋末冬初。

蜀羊泉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向陽處。分佈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蜀羊泉繁殖方法

蜀羊泉適宜在陰濕處栽種。蜀羊泉以種子的方式繁殖。 [9] 

蜀羊泉主要價值

《神農本草經》記載;“蜀羊泉味苦,性微寒;主治頭禿惡瘡惡性瘡瘍引起的發熱”。 [7]  《唐本草》中記載:“蜀羊泉還能夠促進毛髮生長”。 [10] 
入藥部位
全草或果實。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癬瘙癢。
相關配伍
治咽喉腫痛:鮮野茄60g。水煎服,日服3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治視物不清:紅葵果6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食管癌: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威靈仙、白茅根各30g。水煎服。(《實用內科手冊》1986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燻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急性咽喉炎,感冒咽痛和皮膚癰疽潰瘍等。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目昏目赤,皮膚瘙癢。”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楊衞平,夏同珩.《常用中草藥圖譜及配方 4》:貴州科技出版社,2012年
  • 4.    夏麗英主編;馬明等編寫.《現代中藥毒理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年
  • 5.    金有錄,魯光祖,姚景才主編,臨夏本草圖錄 下,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745頁
  • 6.    南京中醫學院,江蘇省中醫研究所編著,中藥學,人民衞生出版社,1959.03,第315頁
  • 7.    老中醫養生堂,神農本草經白話解 彩圖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0,第291頁
  • 8.    夏麗英主編;馬明等編寫,現代中藥毒理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10,第188頁
  • 9.    安徽省衞生廳編,安徽藥材 第5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05,第45頁
  • 10.    圖解經典編輯部,圖解神農本草經 白話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7,第2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