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蛭(拼音:zhì)是現代漢語常用字(二級字) [6]  ,本意是指一種環節動物,有水蛭、湖蛭、魚蛭等種類;又指一種獸;又通“垤”,指山丘;也作姓氏 [3] 
拼    音
zhì
部    首
五    筆
JGCF
倉    頡
LIMIG
鄭    碼
IHB
字    級
二級(5144) [2] 
注    音
ㄓˋ
統一碼
86ED
造字法
形聲:從蟲、至聲 [4] 

詳細解釋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環節動物。體一般長而扁平,略似蚯蚓,前後各有一個吸盤。生活在淡水或濕潤處,能吸人畜的血
leech
論衡·福虛》:蛭之性食血,惠王殆有積血也。
獸名。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蛭蜩蠼,蜥胡彀蜿,棲息乎其間。
-
通“”(dié)。小山丘。
-
《淮南子·人間》:“人莫跡于山,而於蛭。"莊逵吉按:“各本皆作‘垤’,唯藏本作‘蛭’。依義作‘垤’為是。
-
-
-
-
-
(釋義參考資 [1]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蛭【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畫:12畫 部外筆畫:6畫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韻》《正韻》職日切,音質。《説文》蟣也。
水蛭。《本草》一名馬蟥,一名馬鼈,處處河池有之。有數種,以水中馬蜞,得齧人腹中有血者,乾之為佳。《劉向·新序》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前漢·賈誼傳》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服虔注》蛭,水蟲。 [5] 
《韻會》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
飛蛭。《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注》《山海經》:不鹹之山,飛蛭四翼。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注》義未詳。
姓。《正字通》見《姓苑》。
《廣韻》徒結切,音耋。陟慄切,音窒《集韻》竹例切,音㿃。義同。
説文解字
蛭【卷十三】【虫部】
蟣也。從蟲至聲。之日切
説文解字注
(蛭)蟣也。此蒙上蟣字第二義釋之。似後人所移。原書當不在是。水蛭者、今之馬黃。旣是水物。當與下蛟螭虯蜦為類。蛭蟣、釋魚文。從蟲。至聲。之日切。十二部 [3]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ʅ˥˧ 日語讀音 HIRU韓語羅馬 CIL現代韓語 질越南語 chấy
客家話 [海陸腔] zhit7 diet7 [梅縣腔] zhit7 [台灣四縣腔] tsiit7 diet7 [客英字典] zhit7 [寶安腔] zit7 det7 [客語拼音字彙] cid6粵語 zat6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