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蛤蒟

鎖定
蛤蒟是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假蒟(學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別名。
中文名
蛤蒟
拉丁學名
Piper sarmentosum Roxb.
胡椒科
胡椒屬
假蒟

蛤蒟形態特徵

多年生、匍匐、逐節生根草本,長數至10餘米;小枝近直立,無毛或幼時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近膜質,有細腺點,下部的闊卵形或近圓形,長7-14釐米,寬6-13釐米,頂端短尖,基部心形或稀有截平,兩側近相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脈7條,干時呈蒼白色,背面顯著凸起,最上1對離基1-2釐米從中脈發出,彎拱上升至葉片頂部與中脈匯合,最外1對有時近基部分枝,網狀脈明顯;上部的葉小,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淺心形、圓、截平或稀有漸狹;葉柄長2-5釐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匍匐莖的葉柄長可達7-10釐米;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1.5-2釐米,直徑2-3毫米;總花梗與花序等長或略短,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被毛;苞片扁圓形,近無柄,盾狀,直徑0.5-0.6毫米; 雄蕊2枚,花葯近球形,2裂,花絲長為花葯的2倍。雌花序長6-8毫米,於果期稍延長;總花梗與雄株的相同,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盾狀,直徑1-1.3毫米;柱頭4,稀有3或5,被微柔毛。漿果近球形,具4角稜,無毛,直徑2.5-3毫米,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花期4-11月。 [1] 

蛤蒟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西藏(墨脱)各省區。生於林下或村旁濕地上。印度、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 [1] 

蛤蒟主要價值

藥用。根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風寒咳嗽、妊娠和產後水腫;果序治牙痛、胃痛、腹脹、食慾不振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