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蛞蝓科

鎖定
蛞蝓科指的是軟體動物門肺螺亞綱柄眼目的一科 。俗名蜒蚰 ,鼻涕蟲。現生種類廣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陸生。體柔軟,外形呈不規則的圓柱形。殼退化為一石灰質的薄板,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內殼。有尾嵴。體呈灰色、黃褐色或橙色。身體經常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的痕跡。生活於陰暗、潮濕處。白晝潛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動。雌雄同體,交尾產卵。取食植物的嫩葉嫩芽,為蔬菜、果樹、煙草、棉花等的敵害。
中文名
蛞蝓科
別    名
鼻涕蟲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亞    綱
肺螺亞綱
柄眼目
蛞蝓科
領    域
生命科學

蛞蝓科形態特徵

貝殼退化,僅有一石灰質的盾板,其上具有明顯的環帶。貝殼常被外套膜覆蓋。某些種類的貝殼增厚而凸出,多位於外套膜後邊緣。外套膜前緣遊離,可覆蓋體前部;後緣不遊離。有尾嵴,某些種類的背部中央有一嵴狀突起,甚至可達外套膜後緣處。大多數種類具有不大的尾部。無尾黏液腺。踱足面在縱向分為三部分,其中有一條足溝。
顎片呈半月形,光滑,在中部有一齒狀突起。齒舌呈馬刀形或馬蹄形,一般具有中央齒、側齒和緣齒。側齒常具有三尖或二尖的小齒。緣齒具有多個齒尖,鋭利。
生殖孔位於體右側,前右觸角後下方。具有短的受精囊管,由輸精管膨大而成,直接開口於泄殖腔內。生殖系統一般由陰莖、性收縮肌、泄殖腔、輸精管、受精囊、子宮、攝護腺、蛋白腺、兩性腺管和兩性腺等組成 [2] 

蛞蝓科生態及分佈

本科許多種類體型大,形態多樣。現已知全世界有26屬。分佈於大陸地區,從亞熱帶到温帶,有些種類延伸到北方,僅1屬分佈在北美地區。本科種類在我國均有分佈。生物學多樣,如高山、平原、森林、灌木叢、草叢,草原、公園、住宅區及其附近地區農田、温室、地窖等均可見到它們的蹤跡。喜棲息於陰暗潮濕、多腐殖質的地方。雜食性動物,以食取植物、真菌為主。
本科絕大多數種類為農、林、園藝上的重要害蟲,也是間歇性害蟲之一。歐洲某些國家有時因蛞蝓的大量發生,在危害嚴重的地塊,作物可毀之精光,當年被稱為“蛞蝓年”。浙東地區、江漢平原曾多次發生光滑野纓蛞蝓嚴重危害棉苗、豌豆、蠶豆、桑苗和苜蓿等農作物,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在雲、貴、川等西南地區,光滑野纓蛞蝓嚴重危害煙草、三七等經濟作物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此外,本科的許多種類還是家畜、家禽及野生動物等雙腔吸蟲、線蟲、絛蟲等寄生蟲的重要中間宿主。本科的有些種類,例如黃蛞蝓,又叫做”衞生蟲”,大多數生活在住宅和住宅附近地區,常爬到住宅內、廚房裏尋找食物,啃食衣物、書籍、紙張,污染飯菜、食物等,令人厭惡,嚴重影響衞生。

蛞蝓科蛞蝓和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顯的頭部,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幹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温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蝸牛幾乎分佈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釐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釐米。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
蛞蝓科動物
蛞蝓科動物(5張)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作物的細芽和嫩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變害為利,把蝸牛進行人工飼養,讓蝸牛為人類提供營養價值很高的蝸牛肉。

蛞蝓科防治

防治本科可用化學藥物噴灑或採用毒餌誘殺,也可採用生物防治或改變其生物學環境等綜合方法。目前常用的化學藥物有貝樂殺、蝸牛淨、多聚乙醛、氨水、煤酚溶液、生石灰以及許多植物製劑(夾竹桃葉、辣蓼)。

蛞蝓科簡介

柄眼目的1科。俗名“蜒蚰”,“鼻涕蟲”。現生種類廣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陸生。體柔軟,形狀似去殼的蝸牛,外形呈不規則的圓柱形。殼退化為一石灰質的薄板,位於身體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內殼。有尾嵴。體呈灰色、黃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顯的暗帶和斑點。觸角 2對。眼位於後觸角的頂端。雌、雄生殖孔為1共同孔,位於身體右側、前右觸角的後下方。肺孔開口在外套膜的後緣。身體經常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的痕跡。生活於陰暗、潮濕處,白晝潛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動。雌雄同體,交尾產卵,卵產於潮濕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葉嫩芽,為蔬菜、果樹、煙草、棉花等的敵害。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黃蛞蝓。大型,伸展時體長可達120毫米。體黃褐色或深橙色,有淺黃色斑點。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或住宅的陰暗處。在高濕、高温的季節最為活躍。喜食植物,為農業的害蟲。在人家內,常在食物上爬,並留下銀白色粘液的痕跡,令人厭惡。北京地區的黃蛞蝓在夏天晚11點以後開始外出尋食,零點以後逐漸減少,到早晨3~4點全部返回隱蔽的地方。交配多在黃昏時進行。一般於交配後48小時開始產卵。卵產於泥土坑裏。多者可產40粒。約需20余天孵出幼螺。住宅內消滅黃蛞蝓方法是:把房間改為水泥地,堵塞洞穴,清除雜物,噴灑煤酚皂溶液(5%),撒石灰和食鹽,亦可用蝸牛敵、丁蝸錫藥物誘殺 [1] 
蛞蝓科 蛞蝓科
參考資料
  • 1.    張生會編著,植物奧秘探索 八,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5,第97頁
  • 2.    吳鴻,王義平,楊星科,楊淑貞總主編;陳德牛,楊潼,吳小平主編;周憲民,周衞川,歐陽珊,陳元曉副主編,天目山動物志 第1卷 淡水貝類 陸生貝類 陸棲寡毛類 蛭類 淡水蟹類=Fauna of Tianmu Mountain,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12,第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