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蛙,漢語一級字 [11]  ,讀作蛙(wā ),部首是蟲,本義指田雞類動物。青蛙。 [1-5]  [10]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86D9
五    筆
jffg
倉    頡
ligg
鄭    碼
ibb
筆    順
251214121121
字    級
一級
平水韻
下平六麻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蛙wā
⒈ 兩棲動物的一科,無尾,後肢長,前肢短,趾有蹼,善於跳躍和泅水。種類很多:青蛙(俗稱“田雞”)。牛蛙。蛙泳。蛙人。 [6]  [10] 
基本詞義
◎ 蛙 wā
〈名〉
(1) (形聲。從蟲,圭聲。本義:田雞類動物。青蛙) 同本義 [frog] [10] 
…蘇俗謂之田雞, 揚州謂之水雞,亦曰吠蛤。——《説文》
聽取蛙聲一片。——宋·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 又如:蛙市(夜晚蛙羣聚集而鳴,稱為蛙市);蛙吹(蛙鳴);蛙角(將頭髮束起,形狀宛如青蛙頭上左右凸出而對稱的部分);蛙怒(形容青蛙叫聲很大,有如鼓氣發怒);蛙蛤(蛙的一種)
詞性變化
◎ 蛙 wā
〈形〉
(1) 淫邪 [licentious]。如:蛙咬(淫聲俗樂);蛙聲(淫聲,淫邪的樂聲);蛙歌(淫邪之聲)
(2) 凹隱。扳着臉的樣子 [low-lying] [10] 
那陳經濟把臉兒蛙着不言語。——《金瓶梅》 [7]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蛙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古文〕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哇。《説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注》淫蛙之聲。
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䖯。或書作鼃。別詳黽部。 [8] 
説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䖯
蠆也。從蟲圭聲。烏蝸切
説文解字注
(䖯)𧍣也。史記律書。北至於䖯。䖯者、主毒螫殺萬物也。䖯而藏之。九月也。從蟲。圭聲。烏蝸切。十六部。篇、韻皆口圭切。 [9]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va1 [台灣四縣腔] wa1 (gwai3) [客英字典] gwai3 wa1 [沙頭角腔] wa1 [寶安腔] wa1 [海陸豐腔] wa1 (gwai3) [東莞腔] wa1 [梅縣腔] wa1 goi2
粵語:waa1
◎ 潮州話:ua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