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蛔蒿

鎖定
蛔蒿(Seriphidium cinum (O. Berg & C. F. Schmidt) Poljakov)是菊科絹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數枚,高達40-70釐米,中部或下部開始分枝;葉初被灰白色柔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卵形或長卵形;頭狀花序橢圓狀卵圓形或長卵圓形;瘦果卵圓形。花果期8-10月。 [5] 
蛔蒿原產俄羅斯中亞南部地區,中國新疆及西北、華北和東北部分地區有引種栽培。 [5]  喜冷涼,乾旱氣候。宜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高燥的砂質土栽培。一般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6] 
蛔蒿以花蕾入藥,性辛、苦,寒。有毒。 [7]  含有山道年、蒿素、揮發油,山道年可直接毒殺蚊蟲,並將其排出。肝、腎病和急性胃腸炎患者忌用,妊娠期婦女慎用。蛔蒿還有強烈的苦昧和芳香氣味,有滋補和促進消化的作用,使用時可用蜂蜜與之混合來掩蓋其苦味。 [8] 
中文名
蛔蒿
拉丁學名
Seriphidium cinum (O. Berg & C. F. Schmidt) Poljakov [4] 
別    名
山道年蒿,山道尼格,希那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絹蒿屬
蛔蒿
命名者及年代
(Berg. ex Poljak.) Poljak.,1961

蛔蒿形態特徵

蛔蒿
蛔蒿(10張)
蛔蒿是菊科絹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主根細或略粗,木質,垂直;根狀莖短,具多年生木質的營養枝,營養枝灰褐色,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後脱落無毛。莖數枚或多枚,細、直立或下部稍彎曲,高20-40(-70)釐米,具縱稜,下半部褐色,有光澤,上半部灰綠色;中部或下部開始分枝,枝細,斜向上;莖、枝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後光滑。葉初時被灰白色短柔毛,後無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卵形或長卵形,長3-6釐米,寬1.5-4.5釐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狹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具短尖頭,有時基部小裂片再分裂出1-2枚小裂片,葉柄長2-4釐米,花期葉萎謝。中部葉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有羽狀全裂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分裂或不分裂,狹線形。
頭狀花序橢圓狀卵形或長卵形,無梗,直徑2毫米,在小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而緊密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5層,外層總苞片小,卵形,背面綠色,近無毛,邊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無毛,邊寬膜質或近半膜質;兩性花3-5朵,花冠管狀,黃色,檐部紅色,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線狀披針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稍叉開,具疣點及睫毛。瘦果卵形,稍扁。花果期8-10月。 [1] 

蛔蒿產地生境

原產於俄羅斯中亞南部地區,中國新疆及西北、華北和東北部分地區有引種栽培。 [5]  適於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透水良好的沙質土或沙質灰壤土上生長。 [1] 

蛔蒿生長習性

喜冷涼,幹早氣候。宜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高燥的砂質土栽培。 [6] 

蛔蒿繁殖方法

蛔蒿一般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6]  主要採用播種繁殖,每畝播種量0.75-1.0千克。可進行露地直播,也可進行育苗移栽。露地直播的播種期因氣候條件的不同而異,中國新疆多為冬季播種,其它地區春播,時間視各地氣温而定。蛔蒿的種子在日均温達5℃時即開始發芽,發芽適温為10-20℃。播種前先施足底肥,翻耕土地,整地做畦,順着畦按行距35-40釐米開淺溝條播,溝深7-10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足土,用腳踏實,然後澆水,1周可出苗。也可於清明前後,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等水滲入土壤中後,將種子撒在畦面上,為使撒種均勻可於播種前先將種子中拌入1-2倍的細沙土,播好後,用篩子篩一層細土蓋住種子。 [3] 

蛔蒿栽培技術

幼苗管理:出苗後應多澆水,勤除草,當苗高10-15釐米時可移入大苗定植,株距為25-35釐米。當苗高達15釐米以上時控制澆水量。缺苗要及時補苗。 [3] 
中耕除草:鬆土可促進蛔蒿的生長,蛔蒿的根系主要分佈在土壤的表層。鬆土時要注意不要傷及根系,每次澆水或雨後均需鬆土,以防莖基受病。6月份以前雜草生長迅速,影響植株生長,應隨時除草。 [3] 
澆水:蛔蒿喜濕,故要適時澆水,初期易多,後期宜少。由於其根系較淺澆水過多易露根,故應掌握好澆水量,土壤濕度如過大,易爛根而致植株死亡。在乾旱地區孕蕾期和種子成熟前可灌適量的水以促進蛔蒿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採花之前不易灌水,水多花的含水量高,不易幹且藥效降低。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爛根。 [3] 
蛔蒿
蛔蒿(3張)
追肥:蛔蒿較喜肥,定植後即可追肥,主要以磷鉀肥為主,每畝可施入追肥15-25千克,現蕾後可追施硫酸銨,每畝施入10千克。追肥時切勿過多使用氮肥,以防徒長和發病。 [3] 

蛔蒿病蟲防治

蛔蒿病害

根腐病發病時根尖及側根腐爛變褐,表皮呈撕裂片,不生鬚根,莖上的新芽枯萎,下部葉片枯黃,高温多雨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可通過及時排水,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多施磷肥等栽培措施,也可於發病初期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其根部。 [3] 
鏽病發病植株的葉背及莖部出現不規則的鏽斑,小枝和葉片漸枯脱落,可通過密植株行距的合理改善,精細的管理以及及時地排水來防止此病的發生,發病後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連續噴霧2-3次,每7-10天1次。 [3] 

蛔蒿蟲害

蛔蒿夜蛾以其幼蟲為害其嫩枝、小葉及花蕾,夜間活動,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噴布。 [3] 
紅蜘蛛:40%樂果1000倍液噴布。 [3] 

蛔蒿主要價值

蛔蒿藥用

蛔蒿以花蕾入藥,性辛、苦,寒。有毒。 [7]  含有山道年、蒿素、揮發油,山道年可直接毒殺蚊蟲,並將其排出。肝、腎病和急性胃腸炎患者忌用,妊娠期婦女慎用。 [8] 
化學成分
頭狀花序含α-山道年(α-santonin),為提取驅蛔蟲藥的主要原料,亦驅蟯蟲。山道年有小毒,入藥應適量。另該種還含偽山道年(γ-santonin)及艾苦素等;揮發油中還有倍半萜內脂類及1,8-桉葉油素等。 [1-2] 

蛔蒿食用

蛔蒿還有強烈的苦昧和芳香氣味,有滋補和促進消化的作用,使用時可用蜂蜜與之混合來掩蓋其苦味。 [8] 
參考資料
  • 1.    蛔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11-14]
  •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編,全國中草藥彙編 下冊,人民衞生出版社,1978.4,第176頁
  • 3.    欒豔等編著,藥用植物生產技術問答 3 花皮類,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01,第117-119頁
  • 4.    蛔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5.    蛔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4]
  • 6.    河北人民廣播電台農村部編.中草藥種植100 例:農村讀物出版社,1984:104-105
  • 7.    [科普中國]-蛔蒿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24]
  • 8.    袁肖正春主編.世界植物藥: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