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蛇鰻科

鎖定
蛇鰻科(Ophichthyidae)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魚綱,鰻鱺目的1科,有49屬約230種,通稱蛇鰻。中國約有12屬30多種。蛇鰻體細長似蛇狀。吻尖,突出。口裂大,後端達眼下方或後方。眼小。前鼻孔位於上唇前部上方或吻端突出部分的腹面,呈短管或緣瓣;後鼻孔常位於眼下或眼後。舌附於口底,牙尖鋭,錐形或顆粒狀,排列成帶或行。鰓孔側位或腹位。背、臀鰭不相連;胸鰭發達或否,退化或消失;無尾鰭,尾端尖禿。
中文名
蛇鰻科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魚綱
鰻鱺目
領    域
生命科學
拉丁學名
Ophichthyidae)

蛇鰻科物種區別

棲息於暖温帶及熱帶海洋到近岸淺水區,個別種類進入河口及淡水中。穴居於泥沙底質的低潮區或近岸處,吞食蛭、蛤及其他底棲動物,有些成為蟶田養殖中的主要敵害。肉味美,可供食用,也可作釣捕鯊魚的餌料。
蛇鰻科魚類身體細長一如陸地上的蛇,僅尾部稍微側扁,尾端尖圓。頭部較小,呈鈍錐狀。吻部為尖形,口裂大,後緣達眼的下方或稍後方,眼睛很小。前鼻孔多呈短管狀有瓣膜,位於上唇邊緣或吻端的腹面,後鼻孔則位於上唇邊緣,具舌。鰓孔位於身體中央下方,部分魚種沒有鰓孔。牙齒為尖鋭的錐狀或顆粒狀,排列方式多樣。背鰭與臀鰭多半沒有被覆厚皮,且並不相連,少數魚種有但不明顯;胸鰭或有或無,通常沒有尾鰭,或尾鰭不明顯。
蛇鰻科魚類主要棲息於沿岸砂地或礁砂混合地的海域,少數種類為淡水種,常埋身於砂中,伺機捕食獵物及躲避大魚的掠食。平日以小魚、蟹及蝦等為主食,屬肉食性魚類。有些種類會模擬海蛇的體色,但可由蛇鰻本身“不具有鱗片”及“非扁形尾”兩大特徵加以區分;有些種類全身為黃褐色或土黃色,可以使自己融入環境中,也是一種偽裝欺敵的體色。全球計2亞科52屬250種以上,台灣紀錄至少2亞科12屬23種。
蛇鰻科

蛇鰻科形態特徵

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尾部較側扁。尾長常大於頭與軀幹部合長。頭較小、鈍錐狀。吻尖,突出。眼小。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具短管或緣瓣,位於上的邊緣,或吻端突出部的腹面;後鼻孔位於上唇邊緣。口大,口裂伸達眼的下方或稍後。齒尖鋭,錐狀或顆粒狀,一行或多行。舌附於口底。鰓孔側位或腹位。背鰭和臂鰭止於尾端的稍前方,不相連續。胸鰭發達或消失。無尾鰭,尾端尖秀。本科產江蘇省5屬 [1]  [2] 

蛇鰻科分佈範圍

本科魚類分佈於全球暖温帶和熱帶滴洋的沿海,很少進入中深海域。有些種為淡水魚或有時進入淡水,共有52屬250種 [3] 

蛇鰻科邱氏短體蛇鰻

蛇鰻科
蛇鰻科(5張)
台灣海域新發現的海洋蛇鰻科魚類。目前只有一尾標本。這尾標本長83.1釐米、體重約300到400克,是一名邱姓漁民在台東長濱海域,從事底延繩釣時釣到的。“邱氏短體蛇鰻”的魚體背部呈現橄欖色,唇部無須,上下顎無法緊閉,牙齒外露,脊椎骨較邵氏裸胸鯙少,只有126個。

蛇鰻科中華須鰻

中華須鰻伸長期最小體長91毫米,最大體長125.6毫米。伸長期體高而側扁,呈柳葉形;頭短而尖;唇齒髮達,上下每側各具10~15枚,吻端的幾枚特別延長;鰓部透明可見,鰓絲呈半透明穗狀;鰓孔小呈橢圓形,心臟呈橘黃色,沿腸道背側具7個節狀突起,突起頂部具兩行色素點。收縮期最小可收縮至59.4毫米,此期體高開始縮小,體寬顯著增大,體形變粗呈圓筒形,頭部漸變低平,唇齒脱落但很緩慢;兩頜及犁骨齒開始出現,上唇邊緣開始長出乳突狀唇須;腸道背側節狀突,自後而前,開始漸變低平;色素點下沉,最後全部消失。由伸長後期變態至收縮後期形成仔魚,約需20~25天左右,同仔魚進入稚魚期約需20天左右。常見種類有產於東海和南海的尖吻蛇鰻鱷形短體鰻及中華須鰻。

蛇鰻科鱷形短體鰻

蛇鰻科產地

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

蛇鰻科介紹

蛇鰻科 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 (Bennett)
英文名: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
鱷形短體鰻 鱷形短體鰻
無尾鰭,尾端尖禿。眼小,側立而高。口大,口裂達眼的遠後方。兩頜與犁骨牙細尖,上頜牙2行,下頜牙1行。暖水性中型鰻魚,一般體長1米左右。

蛇鰻科食蟹豆齒鰻

蛇鰻科產地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蛇鰻科介紹

蛇鰻科 Ophichthys apicalis (Bennett)
英文名:Pisodonophis cancrivorus
體延長呈蛇狀,眼小,具利齒。體無鱗,背鰭與臀鰭不被有厚皮,尾端尖圓。魚體為深褐色。生活於熱帶地區,對淡水的忍受力強,常進入河口或潟湖區,偶爾上溯至淡水域。會築袋狀似圍網的巢,具領域性。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

蛇鰻科尖吻蛇鰻

蛇鰻科產地

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

蛇鰻科介紹

蛇鰻科 Ophichthys apicalis (Bennett)
英文名:Ophichthys apicalis
無尾鰭,尾端尖禿。兩頜牙1行,犁骨牙2行。體側無暗色帶。暖水性小型鰻魚。一般體長280~430毫米。棲息於沿岸淺海。為我國產蛇鰻類中習種。

蛇鰻科分類

蛇鰻科下分58個屬,如下:
油鰻亞科(Myrophinae)
阿爾鰻屬(Ahlia)
大眼阿爾鰻(Ahlia egmontis)
細辛鰻屬(Asarcenchelys)
細辛鰻(Asarcenchelys longimanus)
深淵底鰻屬(Benthenchelys)
卡氏淵底鰻(Benthenchelys cartieri)
(Benthenchelys indicus)
(Benthenchelys pacificus)
誘舌鰻屬(Glenoglossa)
誘舌鰻(Glenoglossa wassi)
弱頭鰻屬(Leptocephalus)
似蛇弱頭鰻(Leptocephalus ophichthoides)
香蛇鰻屬(Mixomyrophis)
小鰭香蛇鰻(Mixomyrophis pusillipinna)
蟲鰻屬(Muraenichthys)
(Muraenichthys elerae)
裸鰭蟲鰻(Muraenichthys gymnopterus)
(Muraenichthys macrostomus)
菲律賓蟲鰻(Muraenichthys philippinensis)
許氏蟲鰻(Muraenichthys schultzei)
(Muraenichthys sibogae)
湯氏蟲鰻(Muraenichthys thompsoni)
[編輯] 油鰻屬(Myrophis)
前背油鰻(Myrophis anterodorsalis)
陳氏油鰻(Myrophis cheni)
(Myrophis lepturus)
小尾油鰻(Myrophis microchir)
扁吻油鰻(Myrophis platyrhynchus)
鉛色油鰻(Myrophis plumbeus)
斑紋油鰻(Myrophis punctatus)
太平洋油鰻(Myrophis vafer):又稱巧油鰻。
新鰻屬(Neenchelys)
尾鰭新鰻(Neenchelys buitendijiki)
新幾內亞新鰻(Neenchelys daedalus)
小孔新鰻(Neenchelys microtretus)
彎鰭新鰻(Neenchelys retropinna)
擬油鰻屬(Pseudomyrophis)
大西洋擬油鰻(Pseudomyrophis atlanticus)
弗里奧擬油鰻(Pseudomyrophis frio)
小擬油鰻(Pseudomyrophis fugesae)
擬油鰻(Pseudomyrophis micropinna)
墨西哥灣擬油鰻(Pseudomyrophis nimius)
裂鼻蛇鰻屬(Schismorhynchus)
裂鼻蛇鰻(Schismorhynchus labialis)
舒蛇鰻屬(Schultzidia)
約氏舒蛇鰻(Schultzidia johnstonensis)
後翼舒蛇鰻(Schultzidia retropinnis)
(Scolecenchelys)
( Scolecenchelys acutirostris)
澳洲蟲鰻( Scolecenchelys australis)
溝吻蟲鰻( Scolecenchelys borealis)
短頭蟲鰻( Scolecenchelys breviceps)
( Scolecenchelys castlei)
智利蟲鰻( Scolecenchelys chilensis)
庫氏蟲鰻( Scolecenchelys cookei)
埃及蟲鰻( Scolecenchelys erythraeensis)
( Scolecenchelys godeffroyi)
裸蟲鰻( Scolecenchelys gymnota)
日本蟲鰻( Scolecenchelys japonica)
紅鰭蟲鰻( Scolecenchelys laticaudata)
大鰭蟲鰻( Scolecenchelys macroptera)
尼氏蟲鰻( Scolecenchelys nicholsae)
岡村蟲鰻( Scolecenchelys okamurai)
深蟲鰻( Scolecenchelys profundorum)
( Scolecenchelys puhioilo)
塔斯馬尼亞蟲鰻( Scolecenchelys tasmaniensis)
( Scolecenchelys vermiformis)
黃首蟲鰻( Scolecenchelys xorae)
(Skythrenchelys lentiginosa)
(Skythrenchelys lentiginosa)
(Skythrenchelys zabra
參考資料
  • 1.    倪勇,伍漢霖主編,江蘇魚類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1,第253頁
  • 2.    科學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12]
  • 3.    顧惠庭主編,世界魚類郵票影集,學林出版社,2013.07,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