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蚶,漢語二級字, [1]  讀作蚶(hān),蚶子,軟體動物,俗叫瓦壟子,殼厚而堅硬,外表淡褐色,有瓦壟狀的縱線,內壁白色,邊緣有鋸齒。生活在海底泥沙和岩石縫隙中。肉可以吃。有泥蚶、毛蚶等。 [2-3] 
中文名
拼    音
hān
部    首
五    筆
86JAFG,98JFG
倉    頡
LITM
鄭    碼
IEB
字    級
二級(4831) [1] 
造字法
形聲:從蟲、甘聲
注    音
ㄏㄢ
結    構
左右
異體字
魽 蜬
總筆畫
1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蚶hān(ㄏㄢ)
1、〔蚶子〕軟體動物,介殼厚而堅實,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稱“魁蛤”;俗稱“瓦壟子”、“瓦楞子”。 [4] 
基本詞義
hān
〈名〉
(1) 動物名。俗叫瓦壟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ark shell],蚶屬的軟體動物,介殼厚,稍呈心臟形,自殼頂出隆起的放射縱線四十多條,像瓦壟。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味鮮美。通稱“蚶子”
[何胤]疑食蚶蠣。——《南齊書·周顆傳》
(2) 又如:蚶菜(赤貝的一種);蚶醬(蚶肉製成的醬)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蚶【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呼談切《集韻》《韻會》呼甘切,𠀤音憨。《爾雅·釋魚》魁陸。《注》《本草》雲: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卽今之蚶也。《郭璞·江賦》洪蚶專車。《注》蚶則徑四尺,背似瓦壟有文。《唐書·孔戣傳》明州歲貢淡菜、蚶蛤之屬。
又《集韻》沽三切,音甘。螺之小者。
又胡甘切,音函。義同。或作蜬、魽。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