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蚵,拼音kē,注音ㄎㄜˉ,部首蟲,牡蠣的方言。閩南、台灣地區的音讀。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U+86B5
五    筆
jskg
倉    頡
LIMNR
注    音
ㄎㄜˉ
筆順編號
25121412512
四角號碼
51120
UniCode
CJK

目錄

字義

蚵kē

〔屎~郎〕同“屎殼郎”。

蚵é

蚵,牡蠣的方言。閩南、台灣地區的音讀。在福州方言裏,海里極小的小魚(比一般人常見的銀魚更小或跟銀魚差不多大的)統稱為“蚵”,或稱為“蚵仔”、“魚蚵”。 [1] 
這類蚵仔的做法是:把蚵仔放在竹子編的能漏水的竹筐裏,燒沸一鍋水,把裝着蚵仔的竹筐放入沸水過一下,拿出來,把蚵仔攤開在竹匾上曬乾,就可食用。好處是可以長期存放,鮮美依舊。也有放冰櫃冷藏的,更能保持新鮮的口感。
品質最好、最受歡迎的是個頭最小“丁香蚵”,也有比丁香蚵個頭更大、肉質更硬、口感稍差點的幾種不同種類的蚵,但品質都不如丁香蚵,通常都稱為蚵,沒有單獨的名稱。
福州有句俗話:“丁香蚵越大越不值錢”,用來打趣小孩子越大越不可愛。

蚵仔煎

拼音ke zai jian,閩南話ou a jian,閩南地區小吃。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裏攪拌入蚵仔、蛋、葱或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