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蚌鶴舞

鎖定
蚌鶴舞是指產生於金遼時期的湖北而流傳到四川東北部萬源市大竹河片區的一種傳統民俗舞蹈。蚌鶴舞是由一些蚌,一個鶴,一個漁翁組合而成,表演的內容則來源於一個傳説故事“蚌鶴相爭,漁翁得利”。鶴與蚌相互爭鬥,演員走八字步,而漁翁則向鶴和蚌挑逗,漁翁在挑逗的過程中,還邊逗邊唱。其中還有煙火師打煙火增強其藝術效果。這一種傳統舞蹈藝術有凝聚民心、維繫團結的教化作用。
中文名
蚌鶴舞
發源地
湖北
級    別
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產生時間
金遼時期

蚌鶴舞舞蹈簡介

蚌鶴舞是指產生於金遼時期的湖北而流傳到四川東北部萬源市大竹河片區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在過去沒有公路的情況下,大竹河是出紫陽到漢口最繁華的水上交通要道。明末張獻忠起義後,四川屢遭戰火兵災,人口鋭減,湖廣大量移民進入四川,其中一批定居現今的大竹鎮一帶,他們將原產生於湖北的一個民間舞蹈帶到了大竹河。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蚌鶴舞歷史淵源

鶴舞高清組圖
鶴舞高清組圖(80張)
蚌鶴舞源於金遼時期的湖北,興盛於萬源市大竹鎮。該鎮位於萬源市東北部,境內倒流800裏的任河匯入漢江。作為川東北地區進川的重要水路碼頭,舊時這裏曾建有六省會館,商貿異常繁榮,每天都有百餘隻商船來往於川陝等地,並可直達武漢。湖廣填川時這裏自然成了移民首選的居住地。民國十五年湖北藝人宋明亮、何生端來到大竹河定居後,根據“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故事編排蚌鶴舞進行表演。短短百年間,蚌鶴舞風趣、幽默、生動和獨具寓意的表演深得人們喜愛。

蚌鶴舞分佈區域

萬源市大竹鎮。

蚌鶴舞表現形式

蚌鶴舞是由一些蚌,一個鶴,一個漁翁組合而成,表演的內容則來源於一個傳説故事“蚌鶴相爭,漁翁得利”。鶴與蚌相互爭鬥,演員走八字步,而漁翁則向鶴和蚌挑逗,漁翁在挑逗的過程中,還邊逗邊唱。其中還有煙火師打煙火增強其藝術效果。

蚌鶴舞基本特徵

1、把“蚌鶴相爭、漁翁得利”的傳説故事用擬物的方法進行舞蹈表演,舞蹈步伐多以四方步為主,演、唱結合。
2、以嗩吶和鑼鼓為音樂伴奏。

蚌鶴舞舞蹈意義

達州蚌鶴舞 達州蚌鶴舞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蚌鶴舞屬歌舞故事,意在教育人們和睦相處,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發生爭執。蚌鶴舞演員主要三人,即蚌殼仙子(由女性飾演)、白鶴童子、漁翁,為了烘托氣氛也可以增加蚌殼的數量。表演在的鑼鼓的伴奏下開始,演員首先以道白和演唱形式唱述“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故事,然後蚌殼和白鶴以小碾步由舞台兩邊入場。蚌殼仙子頭梳古時小姐頭,身穿水紅色繡花女摺子,腰繫短裙,腳穿彩鞋,身披用竹材製作的繪有花紋的彩色蚌殼,在嗩吶和鑼鼓配合下,悠閒的張開殼來緩緩走動;白鶴童子則頭梳雙辮,身穿白色打衣,繫腰帶,腳穿麻窩子鞋,身披由竹、紙編制的丹頂鶴,半蹲前行,身子不停左右搖擺,作覓食狀;漁翁則在最後入場,在場邊手持漁竿,手拎着魚線做釣魚狀,隨着伴奏聲的增強,仙鶴緩緩的靠近蚌,漁翁在一旁挑逗着讓仙鶴與蚌爭鬥起來,結果鶴的長嘴被蚌夾住,漁翁輕而易舉的捕獲了蚌殼和白鶴。為增強其藝術效果,在表演過程中還不時穿插有煙火師的噴煙火表演,打煙火的動作變化多樣,如滾龍纏腰、五龍抱柱、天女散花等。 [1] 

蚌鶴舞傳承保護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