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美人·為梁汾賦

鎖定
《虞美人·為梁汾賦》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詞人與友人之間的事蹟,藉此事以言志,表達自己濁世自清的高沽情懷。下片借用典故,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感情深厚。全詞寫得曠達不羈,慷慨激昂,將自己對世俗小人的諷刺表現的淋漓盡致
作品名稱
虞美人·為梁汾賦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納蘭詞》
文學體裁

虞美人·為梁汾賦作品原文

虞美人1
憑君料理2花間34,莫負當初我。眼看雞犬上天梯5,黃九6自招秦七7共泥犁8
瘦狂9那似痴肥10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11向風塵。 [1] 

虞美人·為梁汾賦註釋譯文

虞美人·為梁汾賦詞句註釋

  1. 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 料理:處理、安排,指點、指教,此處含有輯集之意。
  3. 花間:即《花間集》,為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集。
  4. 課:指詞作。
  5. 天梯:古人想象中登天的階梯,此處喻為入仕朝堂,登上高位。
  6. 黃九: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排行第九,因以稱之。
  7. 秦七:北宋詞人秦少游
  8. 泥犁: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為地獄。
  9. 瘦狂:比喻仕途失意。
  10. 痴肥:肥胖而無所用心。
  11. 諸公袞袞:源源不斷而繁雜,舊時稱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 [2] 

虞美人·為梁汾賦白話譯文

任憑你輯集我的詞作,只要不辜負我的一片真心便可。仕途失意的人只想填好自己的詞作,哪怕最後進入地獄,也不會後悔。
仕途失意之人哪有得意之士那麼躊躇滿志,你們只管嘲笑好了。得意之人嘲笑失意之人貧病交加,仕途坎坷,是的,我們與你們這些身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僚確實無法可比。

虞美人·為梁汾賦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康熙十七年(1678)春。康熙十五年(1676),納蘭初識顧貞觀,兩人共編《今詞初集》。十七年(1678)春,顧貞觀與吳琦又為納蘭編刊詞集《飲水詞》,納蘭於是作此詞向好友表明自己的情操與心跡 [3] 

虞美人·為梁汾賦作品鑑賞

虞美人·為梁汾賦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納蘭寫給好友顧貞觀的,也是一首憤世嫉俗的明志詞。納蘭將自己的詩稿交給顧貞觀,讓他幫自己選集付梓,藉此事以言志,表達自己濁世自清的高沽情懷。
此時的納蘭,早已是康熙大帝眼前的紅人。無數雙圖謀不軌的眼睛在暗中窺伺着他,無數污濁的慾望企圖將他打倒: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這是多少人的終極夢想。而納蘭擁有着這一切,卻感覺分外痛苦。它們如同無形的枷鎖,捆住身,困住心,深人骨髓,不可掙脱。金碧輝煌的宮殿.也是一座困獸之城,人們在裏面廝殺搏鬥,用最血腥的方式殺出一條生路。高處的高處,卻是更加難以承受的寒冷。納蘭在這身不由己的深宮之內,孤獨壓抑,渴望着自由。
而顧貞觀的出現,彷彿是一陣温暖的風。納蘭在深不可測的黑夜中踽踽獨行,遇到煢煢孑直的顧貞觀。兩人一見如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憑君料理花問課,莫負當初我。”世事紛擾,唯有琴棋書畫、寫詩論道才是人生真諦。飽讀聖賢書的風流才子是不會與那些蠅營狗苟之人同流合污的。剛好,顧貞觀與納蘭想的一樣。兩人一拍即合,惺惺相惜。納蘭知道,顧貞觀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良人。於是,他把自己多年以來的心血,交付給了他。只因他們有這份難能可貴的默契。
“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雞犬上天梯”,此是淮南王劉安“雞犬升天”的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納蘭諷刺着那些趨炎附勢登上高位的小人。黃庭堅年輕時喜歡寫些詞風香豔的詞,有個和尚法雲斥責他説:“你寫這些下流的東西,教唆世人,有傷風化.將來是要墮入地獄的。”黃九和秦七顯然是顧貞觀和容若的自況。我們不追求功名利祿,填詞作樂,讓那些小人們昇天去吧,我們寧願下地獄也不要與他們同流合污。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瘦狂和痴肥是南朝沈昭略的典故。沈昭略為人曠達不羈,有次他喝了酒,遇到王約,嘲笑道:“你就是王約麼?為什麼又肥又痴?”王約反唇相譏:“你就是沈昭略?為什麼又瘦又狂?”沈昭略哈哈大笑道:“瘦比胖好,狂比痴好。”納蘭在此是斷章取義,以“瘦狂”指自己和顧貞觀,而“肥痴”之人,則是那些追逐榮華富貴的小人。此時的納蘭沒了往日的多愁善感,他豪邁地説:你們這些愚鈍的肥痴之人,也配笑話我們麼?直抒胸臆,酣暢淋漓。
“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向風塵。”這句更是嘲諷。多病指納蘭自己,長貧則是顧貞觀。他們這兩個貧病交加的人,為痴肥們所嘲笑。然而,我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豈是你們這些小人們能懂的呢?你們儘管追名逐利去吧,我們絲毫不在意這些浮華的東西。
這首詞寫得曠達不羈,慷慨激昂,大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豪邁之氣。納蘭尖刻地諷刺了那些世俗小人,更加鮮明地表達了自己不會同流合污的氣節。
納蘭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的性情中人,確實不該存在於這樣一個追逐風塵的時代。英年早逝,未嘗不是一種更好的結局。 [4] 

虞美人·為梁汾賦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納蘭性德請顧貞觀替他編選詞集.並向他表明自己對現實的態度。他願意和顧貞觀一起去寫那些被人視為小道的長短句,而對官迷祿蠹則投以輕蔑的目光。這詞以嬉笑怒罵的手法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筆鋒比較犀利。”
現代作家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容若以詞名家.臨終時猶有‘陛喜作詩餘.禁之不能’(見徐乾學《通志堂集序》)之語。雖然享年不永,但留給後世的三百四十多首詞作,精力所萃,大有可觀。……這首《虞美人》即是為梁汾賦,表示了不慕榮利,不負故我.淡泊自守的信念和繼承發展詞學傳統.在詞壇自張一軍的決心。” [5] 

虞美人·為梁汾賦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參考資料
  • 1.    (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147頁
  • 2.    (清)納蘭性德著,聶菁菁主編.納蘭詞全編全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239-240頁
  • 3.    (清)納蘭性德著,寇宗基,張政雨,布莉華解評.納蘭性德集:三晉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16頁
  • 4.    (清)納蘭性德著;何灝等注析.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09:第173頁
  • 5.    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