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虞剛

鎖定
虞剛,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建築學院教授/博導。主要教授建築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建築設計課程,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互動建築與實踐,智能建築等。在科研方面,主持結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參與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自2002年以來,總計發表論文參編教材40餘篇,著作多部。 [1] 
中文名
虞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東南大學
職    業
教師
性    別

虞剛人物經歷

虞剛 虞剛
教育經歷 [1] 
1992-1997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本科
1997-2000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歷史與理論碩士
2000-2004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
研究與工作經歷 [1] 
2004-2019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講師、副教授
2019-至今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建築學院教授/博導
2015-2016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訪問學者
專業資質與學術兼職 [1] 
2019-中國建築學會計算性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

虞剛主講課程

本科生和研究生建築設計課程 [1] 

虞剛研究方向

互動建築理論與實踐,智慧城市和建築,數字建築理論與實踐,城市建築學,現代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理論和歷史 [1] 

虞剛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 
2014-2017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普及運算的互動建築界面原型研究》
2010-201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基於普及運算互動媒體的可調適性建築研究》
2011-201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中美關係研討會健康環境設計與研究會議》
2019-2021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基於用户行為模式挖掘的建築使用效能研究》
著作 [1] 
[1] 虞剛,《走向互動建築》,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2017年5月
[2] 虞剛,《數字建築的崛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3] Yu Gang, Zhou Qi, Dong Wei(eds.),Digi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Nanjing China,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2007
[4] 吳曉、虞剛譯,《當代建築與數字化設計》,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年11月
期刊論文 [1] 
[1] 虞剛,李力.建築作為互動[J].世界建築,2018(07):111-115+123.
[2] 虞剛,李力,方立新. 擺動的建築——從可變走向互動的智慧結構[J],《城市建築》,2018年第8期
[3] 虞剛.適應性空間—過去,現在和未來[J].城市建築,2017(19):36-38.
[4] 虞剛. 建立“學術村”——探析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校園的規劃和設計[J].建築與文化,2017(06):156-158.
[5] 虞剛,甘昊. 創造可適性空間——以大空間改造設計教學為例[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6(12):132-133.
[6] 虞剛. 定義互動建築[J].建築與文化,2012(08):62-63.
[7] 虞剛. 自創生建築的來源與發展簡論[J].建築與文化,2011(05):33-35.
[8] 虞剛,王飛,宋剛. 讓空間自由一會兒 建築師教師王飛、宋剛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時代建築,2011(02):54-61.
[9] 虞剛,王昕. 走經驗與理論的結合之路——關於中國建築研究的幾個問題探討[J].建築師,2010(01):16-19.
[10] 虞剛,陳宇. 當空間與記憶相遇 寧波博物館[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9(01):49-56.
[11] 虞剛. “底”,從有意走向無意[J].世界建築,2008(05):120-122.
[12] 虞剛. 特拉尼,建築與語言[J].世界建築導報,2008(01):13-14.
[13] 虞剛. 軟建築[J].建築師,2005(06):24-32.
[14] 虞剛. 論建築的變形[J].世界建築,2005(08):87-89.
[15] 虞剛. 圖解[J].世界建築,2005(05):89-91.
[16] 虞剛. 圖解的力量——閲讀格雷格·林恩的《形式表達——建築設計中圖解的原-功能潛力》[J].建築師,2004(04):62-65.
[17] 虞剛. 凝視摺疊[J].建築師,2003(06):35-39.
[18] 虞剛. 表皮·類型·空間——紐特林和李迪克事務所作品印象[J].華中建築,2003(04):12-14+18.
[19] 虞剛. 人性化空間的詮釋——基斯·克里斯蒂安事務所作品印象[J].華中建築,2003(03):25-27.
[20] 虞剛. 走向邊緣的建築設計——論傳統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化過程中的建築設計[J].華中建築,2002(04):34-35+5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