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南起義

鎖定
虎南起義發生於1930年7月26日,在中共四川梁山縣(今梁平縣)委領導下,虎城、南嶽地區的農民舉行了起義。 [1] 
中文名
虎南起義
地    點
四川梁山縣
結    果
傷亡大 起義失敗
性    質
農民起義
發生時間
1930年7月26日

虎南起義起義背景

虎城、南嶽分屬梁山、達縣。國共合作北伐戰爭失敗後,梁山建立了中共特支。1929年建立了中共梁山縣委。縣委派共產黨員深入農村,舉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共產黨員李光華、李次華在民團中開展兵運工作,掌握了數百名武裝人員。共產黨員金治平等在南嶽鄉開展農民運動,至1929年冬,發展了千餘名農民協會會員。中共四川省委派軍委委員覃文、巡視員週三元等到梁山、達縣加緊起義準備工作,培訓革命骨幹,發動羣眾抗捐抗税,打擊土豪劣紳。

虎南起義起義過程

1930年初,虎城人民打死惡霸石文蛟,6月迫使國民黨梁山縣縣長關押了劣紳石玉樓。與此同時,南嶽成立了“南嶽人民抗捐大同盟”,舉行了有數千人蔘加的示威遊行。7月26日,千餘名農民協會會員,集中百餘支長短槍,在李雲程、楊勃的率領下舉行起義,向圍寨的敵軍發起攻擊,在周圍村莊革命羣眾的支援下,打敗敵軍,虎南起義成功。29日,起義隊伍離開虎南,向龍沙、太平和忠縣黃欽壩轉移。此時,四川省委秘書長牛大鳴代表省委宣佈成立四川紅軍第3路游擊隊,李光華任總指揮,王維舟任副總指揮,覃文任政治部主任。還成立了前敵委員會,牛大鳴、覃文、王炎離、蔡奎、李維為委員,作為起義的最高領導機構。8月初,起義部隊進入石柱縣城,與四川紅軍第2路游擊隊會合,擊潰來犯的數百名民團武裝。
後遭劉湘軍陳蘭亭部1個團包圍,傷亡較大,李光華、李次華不幸犧牲。前委為保存實力,決定起義人員分散返回原籍,繼續堅持鬥爭。 [1] 
參考資料
  • 1.    張東輝主編,中國革命起義全錄,解放軍出版社,1997.06,第3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