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春閣書場

鎖定
蘿春閣書場位於上海浙江路天津路口蘿春閣點心店樓上。約創於民國20年(1931年),置長排靠椅350只。書場地處鬧市,民國22年經營者以每人隨票贈香煙1包(內有金戒贈券,每日有3人可獲獎)作招徠,業務遂持續興旺。民國36年停業。據傳,李文彬等編演的《奇冤錄》(後改名《楊乃武與小白菜》)、朱少卿等改編的《張文祥刺馬》早演於此。彈詞藝人朱耀祥趙稼秋特邀評彈作家朱蘭庵,根據張恨水小説《啼笑因緣》改編為長篇彈詞,首演於此。
中文名
蘿春閣書場
地理位置
位於上海浙江路天津路口蘿春閣
創    於
民國20年(1931年)
所屬地區
上海
相關史實
當時,張恨水的小説《啼笑姻緣》在上海新聞報上逐日連載,非常受人歡迎,風靡一時。上海蘿春閣書場開張,原應聘的藝人失約。經人介紹由朱耀祥、趙稼秋首檔演出。朱耀祥請朱蘭庵將小説《啼笑姻緣》前段改變成長篇彈詞(後由陸澹庵編續唱詞),與趙稼秋拼檔首次演出於上海蘿春閣書場。該書目題材新穎,説法滑稽突悌;起腳色時,按人物的不同籍貫、身份,年齡和性格,配以各種方言。這在當時書壇上尚屬少見,演出效果極佳,遂成為上海的彈詞響檔。不僅革新説表語言,把戲曲程式化的起角色改為生活化的表演,使人耳目一新。朱耀祥、趙稼秋把小説改編成彈詞,開創了蘇州彈詞説現代書的先聲。《啼笑因緣》從此成為評彈主要書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