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蘿北黑木耳

鎖定
蘿北黑木耳,黑龍江省蘿北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蘿北黑木耳色澤純正,背面少筋脈,形狀為碗狀或茶葉狀。耳質耐水性強,經水浸泡一週後,耳質不分解,色澤仍光亮新鮮,耳質肥厚,味道鮮美,香味濃厚。 [2]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蘿北黑木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中文名
蘿北黑木耳
產地名稱
黑龍江蘿北縣
品質特點
色澤純正,背面少筋脈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314號
批准日期
2015年11月05日

蘿北黑木耳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蘿北黑木耳色澤純正,背面少筋脈,形狀為碗狀或茶葉狀。耳質耐水性強,經水浸泡一週後,耳質不分解,色澤仍光亮新鮮,耳質肥厚,味道鮮美,香味濃厚,品質極佳。
內在品質指標:蘿北黑木耳營養豐富,粗蛋白質含量大於10%,粗脂肪小於2%,粗纖維含量大於4%,總糖含量大於55%,含量大於290毫克/100克,含量大於60毫克/100克,乾濕比大於1:10。 [2]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產地環境

蘿北縣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與三江平原交匯處,地理座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縣境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46.5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湯原縣毗鄰,東與綏濱縣接壤。
蘿北縣所處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00米左右;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5.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超過國家規定的一級地標準;空氣質量良好。蘿北縣位於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10.6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1014萬立方米。碧水藍天,生態環境優越,資源極其豐富,是全省有名的綠色食品基地、省級生態示範縣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開發晚,污染少,適宜綠色食品及綠色產業發展。嘟嚕河濕地保護區位於蘿北縣南部,保護區中心距蘿北縣30公里。保護區地處三江平原西北部,東與樺川縣相鄰,南與湯原縣相接。嘟嚕河濕地保護區在2003年晉升為省級濕地保護區,總面積19967.33公頃。蘿北縣生態多樣、系統穩定、環境優美、非常適合蘿北黑木耳的生長。 [2]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歷史淵源

蘿北縣黑木耳人工栽培歷史悠久,據《蘿北縣誌》第四篇農業第七章多種經營第一節家庭多種經營黑木耳培育中記載“黑木耳培育,一段為2米長,每段可產木耳2—3兩,可連採2—3年,每段淨盈利2元左右。
養木耳經濟效益高,銷售快,山區鄉、村農户養木耳户不斷增加,1985年全縣有木耳段160萬段。其中環山鄉就有80萬段。環山鄉養木耳户佔農業總户數的97%。木耳收入佔全鄉人均收入的50%,這個鄉成了遠近聞名的木耳鄉,1985年該鄉上交木耳10萬斤,創造價值130萬餘元。” [2]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蘿北黑木耳的種植面積200公頃,黑木耳年產量1500噸。 [2]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產品榮譽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蘿北黑木耳”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

蘿北黑木耳地理標誌

蘿北黑木耳地域保護範圍

蘿北縣團結鎮名山鎮肇興鎮鳳翔鎮鶴北鎮、雲山鎮、太平溝鄉東明鄉等8個鄉鎮,以及金滿屯林場、太平溝林場、大馬河林場、二十里河林場、魚米河林場、鳳翔林場、雲山林場等7個林場。地理座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 [1] 

蘿北黑木耳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3-1745。 [1] 
安全要求
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環境:產地要選擇在水源清潔、充沛,地勢開闊、避風向陽的平原或緩坡地,要相對集中連片。符合NY 5358無公害食品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抗逆性強,菌絲生長健壯、耳基生長整齊、色澤黑亮、肉厚、單片的黑木耳品種。品種選擇通過在蘿北當地選取耳體,經黑龍江省微生物研究所進行提取,扶壯,試種,擇優選用。
3、生產過程管理:養菌室建在地勢高燥,保温通風較好的場地。田間或棚式出耳生產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有水源、空氣新鮮無污染、排水良好的自然地塊。生產原料主要為木屑(硬雜木為主),附料為麩皮、稻糠、玉米粉、豆粉、白灰、石膏等。碳、氮比例為4:1,為黑木耳生長提供充分的營養。黑木耳生產過程管理的要點是合理搭配黑木耳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温度、濕度、酸鹼度、通風(氧氣)、光照的六大要素,創造黑木耳穩產質優的生產條件。使用農藥時,符合GB-13/T453-2001無公害黑木耳生產農藥使用準則。
3.1、菌包製作:(1)拌料裝袋。配料選用優質無腐爛木屑,附料選用標準無摻雜的精料,白灰和石膏選用正規廠家產品,達到適宜的營養比例。拌料要均勻,可採用篩料機等設備,培養基料沒有凍料,水份均勻,以手緊握料體,指縫無水分滲出、手鬆開後料體不散開為宜,酸鹼度(pH值)為6.5(稍微偏酸性為宜)。裝袋時要裝緊實,減少或杜絕袋料分離現象。(2)滅菌接菌:菌包滅菌過程當中自温度達到100℃後,連續保持8-10小時,悶菌鍋5個小時左右出鍋。將菌室清理乾淨,力爭達到無塵、乾燥的接菌環境。用臭氧機多次消滅雜菌。接菌温度在22-26℃之間,接菌操作完成後,菌室温度迅速升至28℃,使接入菌種迅速成活。(3)菌包生長:接菌操作完成後,菌室温度保持在24-26℃之間,恆温養菌。每天早晚通風半小時,待菌室菌架中間菌包長至1/2時,菌架上部2層與下部2層進行交換位置,力爭使菌室上下菌齡相近,保證菌絲健壯。根據生產季節調整養菌温度,45-60天左右菌包菌體長滿菌袋,低温養菌(16—20℃)之間可有效防止菌齡老化。
3.2、催芽、掛袋黑木耳菌包出耳生產分為地擺和棚室掛袋兩種,在日最低氣温超過10℃時進行。地擺管理過程為:栽培場地整牀做畦牀面要鋪一層稻草、野草、樹葉或打孔地膜防止泥沙污染耳片,澆一次透水,擺袋前牀面撒一層石灰消毒備用。菌包開孔前用5%石灰水溶液擦洗菌袋錶面進行消毒。每個菌包開孔120個左右。對於單片性狀品種,可扎120—160個眼,扎眼深度0.5釐米。開口後,用塑料膜保濕、保温,一週左右開始早晚通風半小時,逐漸從開口處形成耳基(芽)。棚室用塑料布和遮陰網調控温度、濕度和光照,催芽、掛袋時間較地擺提前10天左右,不施用任何除草劑,還可有效防止周邊田地農藥飄移污染,延長黑木耳生長期30天。
3.3、澆水、採摘:黑木耳芽(子實體)生長初始階段,温度16-20度之間,每次澆水5分鐘左右,澆水間隔90分鐘左右,耳基越大、澆水時間逐步延長。每5天左右停水曬袋2天。黑木耳採摘前,停止澆水。黑木耳要在成熟前,即沒有分泌(彈射)孢子粉之前進行採摘,採大留小,捨棄流耳,避免粘帶沙草雜質。採收前先停水1—2天,讓陽光直曬耳片,待耳片幹邊時進行採摘。採收時根據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穫,採大留小,採摘時避免把耳根處的培養料帶出,以保護耳芽和幼耳繼續生長。每一茬採摘結束後進行曬袋,促使菌絲扶壯積蓄能量。
3.4、晾曬、包裝、貯存:採摘的黑木耳大小1.5釐米左右,晾曬時將木耳放到離地50釐米高的防雨晾曬架上,通進日光和通風自然晾曬。晾曬過程中,耳體逐漸乾燥收縮,此時要將木耳向中間聚攏,增加晾曬厚度,耳型圓潤規整。採收的黑木耳必須及時精選,按採收期和耳型及大小分批,分等級,做到單採、單運、單儲,放在乾燥通風庫房保存。黑木耳存放:將乾燥後的黑木耳用絲袋裝實,再用塑料袋二次包裝防潮處理,待售。
3.5、生產記錄要求:記錄黑木耳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建立黑木耳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等。 [2] 

蘿北黑木耳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地域範圍。(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生產經營活動。(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1)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1)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2)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3)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