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泊寧

鎖定
蘭泊寧,女,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祖籍山東,197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兩歲時患小兒麻痹症,雙腿行動不便;早年發表過多篇散文和詩歌,並於1997年加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1999年成為中國民主促進會黨員,後獲得優秀統戰論文獎;2000年發表的中篇小説《姥娘》和散文《疼痛的生命》被黑龍江省文聯授予了文藝創作精品大獎;2002年出版了長篇小説《血天鵝》。 [1] 
中文名
蘭泊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1年

蘭泊寧作品簡介

蘭泊寧 蘭泊寧
蘭泊寧現居青島市北區。從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已於全國數十家報刊雜誌中發表作品並獲獎。如《人民文學》、《詩林》、《女友》、《北方文苑》、《青年文學家》等。其中,詩歌《我非我》、散文《昨夜和今晨》分別於1992、1993年度在《女友》雜誌舉辦的“未來作家大獎賽”中獲獎。中篇小説《姥娘》和散文《疼痛的生命》近十萬字在大型文學雙月刊《紅巖》2000年1期同時發表,據説這在《紅巖》刊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同年8月被省文聯授予了文藝創作精品大獎。2002年出版了28萬字的長篇小説《血天鵝》。還完成了兩部長篇歷史小説《風花雪月枉斷唐王朝》和《朱元璋的風雲風月事》。

蘭泊寧人物經歷

孜孜不倦求學路
二歲的時候,愛蹦愛跳的蘭泊寧患了小兒麻痹症。雖然做了多次大手術,她卻一直沒有站起來。七歲的時候,爸爸揹着她幾乎走遍了全市所有的小學,沒有一家學校接受她。十八歲時,當她以堅韌的毅力自學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後向團中央寫信求助,向北京大學等高校寫入學申請書,但沒有一所大學接納她。
“人生有沒有故事不是自己決定的,有時候命運把人逼到了死衚衕裏,有許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蘭泊寧在她的那間卧室兼書房的小房間裏,向記者講述了充滿坎坷的人生經歷。
“當我有意識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跟別的孩子不一樣,這就註定了也許我用盡全力也爭取不到別人生而得之的東西。”蘭泊寧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走進學校,跟別人一樣接受正規的教育,36歲的她至今不變。

蘭泊寧創作背景

蘭泊寧的自學生涯艱難而漫長,從漢語拼音到加減乘除,從語文英語到物理化學,年幼的她很早就明白,學習知識是她獲得尊嚴和自立的唯一途徑,所以10歲的她把新華字典、成語字典都抄了一遍,十六歲的她為練習英語發音而把舌頭磨破、滿口是泡。從小學到高中蘭泊寧用一種近乎殘酷的辦法,使自己與在校生保持同步水平。在她的作業本和書本的封面上幾乎都會發現“人貴有志,志貴有恆”、“偉大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堅強的意志”等名言警句,那是她的精神支柱。
她日日苦讀還有另外一個信念激勵着她,那就是能去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但這個願望最終落空了。奮鬥之後她放棄了高考。“主要原因並不是辦理學籍的麻煩和爸爸揹我去考場的不易,而是因為我不忍心以自己數年的努力來換回一份無用的成績,再來加劇父母的傷心。”夢想落空後,“無人時我曾無數次拿起割斷動脈的刀片。我的心裏痛苦之極,但最終我挺了過來,因為我想到了父母給我治病的艱辛,想到了我苦難的童年和歷經萬千摧折克服重重困難的自學之路。”
“北大夢始在我少年。一夢竟十年。十年一夢竟成空。揮一揮手作別北京的雲彩,與我今生不得一圓的北大求學夢。”這是蘭泊寧發表在《北方文苑》中的散文《坐地日行八千里》中的一段讓人心酸的文字。
想站起來的蘭泊寧到現在還坐在輪椅上,想上學的她至今也沒有進過學校,多年來最大的兩個願望都成了失望。失望之極的她卻沒有絕望。她用兩條站不起來的腿堅定地邁向了一條艱辛的道路——文學創作。
她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蘭泊寧19歲時在青島接受了六次痛苦之極的骨科大手術,煉獄般的折磨使她歷經生死般頓悟,“如同活了幾百歲”,而要有一番作為的想法也更加堅定。她在日記本上寫了下面的文字:“一次壯烈的失敗不是一個終點,而是通向成功的一個連接點。”
她對文學和歷史的偏好這時發揮到極致,如飢似渴地閲讀着父親從圖書館借來的文學、美學、哲學、史學方面的書,每天用於寫作和讀書的時間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就在這段時間裏他通讀了《明史332卷》、《明實錄》、《國榷》等史書,背誦了《紅樓夢》前80回,為她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底子。
繼她17歲那年在《雞西日報》第一次發表作品之後,又紛紛在《洛陽日報》、《淮化日報》、《燕湖晚報》等報紙,《人民文學》、《詩林》、《小説林》、《女友》、《紅巖》等雜誌發表小説、散文、詩歌百餘篇(首),把她的堅強、才華、聰慧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被感動的人們走進了她的家。作家協會的人來了,1997年吸收她成為會員;團市委的人來了,1998年為她開通了泊寧青春熱線;她被推選成2000年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十大傑出青年......獲得諸多榮譽的蘭泊寧沒有驕傲,也沒有自滿。她悄悄隱起了身上的光環,於2000年5月7日舉家遷至青島。在島城的一個不顯眼的樓房裏隱居了下來,開始了長篇小説的創作。2002年出版了第一部28萬字的長篇小説《血天鵝》。
900多個日夜與62萬字的小説
正式動筆寫《大明三百年》是在2001年,由於歷史知識的積累,寫歷史小説對她來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初衷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還原歷史,另外可能身為女性的原因,在每個章節都會特意突出女性的心理和情感,為所謂的‘紅顏禍水’平反”。
創作過程也是一個對歷史研讀、分析的過程,蘭泊寧做了大量的功課,力求小説忠於歷史的本來面目,她牀前的那台電腦留下了她無數個靈光一閃的痕跡和一字一句的心血。小説在2004年6月份完稿。
小説完成之後,她通過傳統方式尋找出版社的過程也是頗費周折,在無數的拒絕之後,終於尋到了驚喜:2005年春天,蘭泊寧與華藝出版社正式簽訂了包括《大明三百年》在內的幾部長篇小説的出版合同;2007年2月11日中午,她收到了上、下兩卷本的《大明三百年》的樣書;3月11日上午,成功舉辦了《大明三百年》的首發式;《大明三百年》在發行的首周就進入了青島市圖書熱銷排行榜的前十名。蘭泊寧的另一部描寫都市女性情感困惑的現代長篇小説《空心人》也將於近期出版。
面對命運的改變,如今的蘭泊寧很淡定,“上天對每個人的安排都是自有一番道理的,命運所指向的機遇原也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回首走過的路,將手中採擷到的萬紫千紅拋向藍天,於是落英繽紛,美麗了我的足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