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梅記

鎖定
《蘭梅記》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戲劇家協會等聯合出品,圍繞婆媳關係講述了一段傳統家庭的情感故事。該片故事樸實、典型,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真實的生活感悟。 [5] 
該片由憑藉戲曲電影《程嬰救孤》、《清風亭》連續獲得第十三屆、第十四屆華表獎的河南導演朱趙偉執導,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於蘭領銜主演,來自國家京劇院的著名錶演藝術家寇春華在劇中飾演婆婆。他們表演精湛,塑造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於蘭在片中飾演温柔典雅的春蘭(青衣)和睿智可愛的冬梅(花旦)兩個人物,成為該片的一大亮點。 [3] 
中文名
蘭梅記
外文名
The Story of Chun Lan & Dong Mei
類    型
戲曲
出品公司
國電總局電影衞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製片地區
中國
導    演
朱趙偉
編    劇
孔文嶢
主    演
於蘭 / 寇春華
片    長
94 分鐘
上映時間
2013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在線播放平台
電影網

蘭梅記劇情簡介

長媳春蘭賢孝,卻遭婆母虐待,終於在次子娶親之時被驅逐。安家尊長安二爺設計,讓冬梅在花燭之夜打鬧洞房,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安母吃盡苦頭,幡然悔悟,將春蘭接回,夫妻重聚,婆媳團圓。 [3] 

蘭梅記演員表

    • 寇春華 飾  安母
    • 馬增壽 飾 安二爺

蘭梅記職員表

導演 朱趙偉
編劇 孔文嶢

蘭梅記獲獎記錄

  • 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3] 

蘭梅記製作機構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中國戲劇家協會
北京東方一處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4] 

蘭梅記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
準確地説,我是今年5月25日接受了拍攝電影《蘭梅記》的任務。在此之前電影局張宏森局長交給我一張《蘭梅記》的舞台戲光盤,要求我看後談談將其拍成電影的想法。當時我正在拍攝電影《新大祭樁》,拍攝間隙看了光盤。感覺這是一部很好的舞台劇,演員不多,但很熱鬧,是一台輕喜劇。戲的主題也很好。 它通過一個家庭小故事,講述了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的大道理。特別是女主角非常好,一個人準確的塑造了兩個不同性格的角色。但我認為要將該劇搬上銀幕,首先要修改劇本。舞台戲長達兩個半小時,而戲曲情節中還缺乏電影拓展的空間。我將想法向張宏森局長彙報,局長約為到北京詳談。5月23日我結束了電影《新大祭樁》的外景拍攝,迅速趕到北京。5月25日張宏森局長約我和該劇主演於蘭一起在電影局會議室見面。我們在談了劇本的修改方案之後,張局長正式的將該片的拍攝任務交給我。 我以前拍的戲曲片都是地方戲(豫劇),這次要拍京劇,壓力很大。該片我堪稱為“國”字號:京劇是國粹;拍攝單位是國家級的;(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中央台電影頻道等);主演於蘭是國家梅花獎得主,配角寇春華、馬增壽都是國寶級京劇表演藝術家;任務又是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交給我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曾有人總結,一部好電影要具備三個條件: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好。現在該片已經具備了兩個條件,劇本好和演員好,這部電影如果不好,那就是我這個導演不好了。所以這部影片對我也是一次挑戰。 以前我拍的兩部戲曲片獲得了華表獎,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存在很多因素。我的體會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一是劇本好;二是演員好;三是團隊好。我舉個例子:我這個導演的想法再好,我向攝影説了,攝影説:達不到,你拍吧。我肯定傻了!我對美術有個要求,美術説:不行,你來吧。我又傻了!包括後期剪輯,我想剪出這樣的效果,如果剪輯説:你剪吧……。我説這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蘭梅記》的成功要依靠大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拍好《蘭梅記》! [2] 

蘭梅記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16年4月14日 [6] 
CCTV6電影頻道

蘭梅記影片評價

如何把一齣戲曲舞台作品拍成一部成功的戲曲影片,是一個大學問。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確有大導演取得過成功。比如《姐妹易嫁》、《紅樓夢》、《徐九經升官記》,很經典,很生動。然而,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數。優秀的舞台戲曲作品來之不易,傳之更不易,讓它走上銀幕,是傳承傳播中國戲曲藝術很好的渠道。偏偏,機會少,難度大,特別是在言必談效益的年代,院線對於不是好萊塢大片不合大眾消遣口味的影片是多麼苛刻。
那又怎樣呢?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責任心、對中國戲曲藝術情有獨鍾的中國文聯、中國劇協還是啓動了梅花獎優秀舞台戲曲作品數字化工程,弄得好,將會功德無量。戲曲名家裴豔玲以相對高的年紀和絕對高的藝術水準成為工程的第一個項目受益人,水墨象形的《響九霄》引得了業內較為廣泛的關注。陸續地,京劇、越劇、黃梅戲、川劇的領軍人物獲得了同樣的機會。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的國家一級演員於蘭就是其中之一。由她主演的《蘭梅記》是一出為她量身打造的戲,走上銀幕的過程也全權由她本人打理,演戲、拍戲的過程,甚至組織研討會的過程,都讓人對於蘭刮目相看,這個在戲曲界可謂美得叫人驚歎的女子,原來有這麼大的能量這麼大的底氣這麼大的耐力,她的美,不止美在表面而已。
於是,關於於蘭與《蘭梅記》,就有了如下的內容。
京劇藝術片《蘭梅記》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東方一處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可以看出,首先在製作程序和運作方式上,《蘭梅記》已經比一般的戲曲影片多了勇氣和新意。結果,《蘭梅記》不僅在戲曲界引發關注,還引得電影、戲曲兩路精兵強將在北京的一個週末於中國電影資料館集體觀賞了《蘭梅記》,並留下安心座談。
座談會引發了很多話題,也有一些不同的説法,但一致的意見是:《蘭梅記》雖然算不上中國戲曲電影藝術片中最棒的一部,但肯定是近年來拍攝的新戲曲片中一部十分講究十分好看的電影。《蘭梅記》美得跟於蘭似的。換句話説,如果主演不是於蘭,《蘭梅記》不可能拍成這個樣子。
故事是新編的,講的是老套的婆媳關係,塑造了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兒媳婦和一個前後不一樣的婆婆——一個逆來順受,一個巧舌如簧,婆婆還是那個婆婆,但先是刁鑽,後是無奈,三個女人一齣戲,跌宕起伏。於蘭一人分飾兩角,大兒媳婦春蘭,二兒媳婦冬梅。故事一點也不深奧,但很有看頭,春蘭賢孝,卻未能為婆家續香火,橫豎被婆婆小瞧甚至百般虐待,還在次子娶親之前被驅逐出家門。次媳冬梅未嫁之前對於婆婆的刁鑽已有耳聞,與安二爺商量出對付婆婆的妙計,花燭之夜大鬧洞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安母吃盡苦頭,幡然悔悟,最後將春蘭也接了回來,夫妻重聚,闔家團圓。
故事就是這麼簡單、樸實、典型,但濃縮了中國人最真實的生活情感,傳達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看《蘭梅記》的時候,戲曲專家傅謹七八歲的兒子笑得嘎嘎響,那是在看到冬梅整治惡婆婆的時候。這説明,《蘭梅記》老少咸宜。它的確在尊重傳統藝術、弘揚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揮了京劇藝術的本體之美。整部戲人物8個,演員7人,用最少的人物結構涵蓋了京劇生、旦、淨、醜4個行當,等於用最節約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展現了京劇的國粹之韻。若影片能得到比較多上映的機會,它一定會為普通百姓喜歡,甚至前仰後合地笑,在城鎮社區,在鄉村田野,春蘭與冬梅的兩種性格兩種命運會給年輕的媳婦和總是不滿意的婆婆有益的啓發,這對於和諧家庭的建設是一個多好的樣本。
座談會上,《蘭梅記》編劇埋頭記錄所有人的發言,彷彿她只是《蘭梅記》專家座談會的速記,其實她講的故事很有靈氣。《蘭梅記》的導演也謙遜得很,總是笑笑地邊聽邊記,好像電影不是門遺憾的藝術,《蘭梅記》還可以在下一輪演出後再打磨一遍。其實,縱使帶着遺憾,《蘭梅記》也很好看。謙遜的導演其實很有資本,他是憑藉戲曲電影《程嬰救孤》、《清風亭》連續獲得第十三屆、第十四屆華表獎的朱趙偉。除此之外,梅蘭芳的琴師姜鳳山親自擔任此劇的音樂唱腔設計,來自於國家京劇院的表演藝術家寇春華在劇中飾演婆婆,北京京劇院表演藝術家馬增壽飾演安二爺,還有知名演員趙華、李昕、劉金泉、張薇,他們表演非常傳神。
於蘭過足了戲癮。這位梅花獎獲獎演員,真是沒有辜負梅花二字,連續多年,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每有召喚,她定跟隨藝術團上山下鄉、走南闖北,是梅花獎藝術團隊伍中最美的青衣。為了表示對愛徒的支持,美麗的柯湘、楊春霞老師全程聽完了座談會,聽到大家對於蘭的讚美,春霞老師笑得欣慰而嫵媚,一羣“50後”“60後”專家也沒有忘記恭維柯湘,追憶當年的迷醉,感嘆今日的欣慰,“京劇人永遠是年輕”。於蘭與楊春霞,相擁着合了個影,美得彷彿出了響動——想低調都不成。
不得不叫人感佩:中國有一種美,叫中國戲曲;中國電影有一種美,叫中國戲曲藝術片;中國女人有一種美,叫於蘭,因為於蘭為大家創造了春蘭和冬梅——《蘭梅記》單純而又有深遠的意義。
(來源:中國文化報) [1] 

蘭梅記電影圖片

蘭梅記
蘭梅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