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與冶金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在新材料研究與開發、先進材料加工成形技術及先進冶金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蘭州理工大學
本科專業
6個
教職工
109人
功    能
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沿革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0年3月,是由原甘肅工業大學1958年建校時的機械系演變而來。
1958年,機械系成立,設有機制專業。
1959年,增設鑄造專業,招生一個班。
1965年,原北京機械學院焊接專業師生遷入學校,併入機械系,增設焊接專業,機械系更名為機械一系。
1966年,文革開始,原機械一系體制被打亂,並停止招生,教學秩序混亂,這一階段系內工作主要由工宣隊負責,直到1970年。
1971年,學校從鑄造教研室中分出部分老師,並組合其他師資,在機械一系增設成立金屬熱處理專業。從這一年起機制、鑄造、焊接三專業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每屆一班,直至1976年。從1973年起熱處理專業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共招收三屆(73,75,76級)。
1976年,文革結束,學校及機械一系工作步入正軌,並於1977年3月開始招收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學生,機制專業招收三個班,焊接、鑄造、熱處理專業各招收一個班。
1981年,陳劍虹、沈世瑤老師招生第一批碩士研究生。
1987年,機制專業從機械一系分出,成立機電系。
1987年,增設衝鍛工藝及模具設計專業(模具設計與製造/金屬壓力加工)。
1988年,原焊接教研室撤消,並從機械一系分出成立焊接研究所。
1990年,焊接學科、鑄造學科分別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1年,在焊接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焊接工程系。
1992年,增設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專科)
1993年,從焊接工程系中分出部分老師成立了四維焊接技術研究所。
1995年,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6年3月,由原機械一系、焊接工程系、四維焊接技術研究所組合成立材料工程系,下設:焊接專業、鑄造專業、熱處理專業、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各專業以教學研究室形式開展工作。並設有焊接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四維焊接技術研究所、材料系實驗中心、金工教學部。
1996年9月,陳劍虹教授應國際斷裂力學Rice教授的邀請,在哈佛大學作了解理斷裂的學術報告。
1998年6月,根據國務院新的學科目錄,原焊接、鑄造、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取消,合併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改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焊接學科、鑄造學科碩士學位更名為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學科,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碩士學位更名材料學碩士學位學科。
1998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實現了學校博士點零的突破。成為當時西安以西唯一一個授予博士學位的工科學科,為學校優勢學科發展奠定了學術基礎。
1998年8月,新增冶金工程本科專業,並於1999年9月首次招生兩個班。
1998年,依託甘肅工業大學成立了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999年3月,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被甘肅省教育委員會評為“1999-2001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2000年3月,為適應不斷擴大的辦學規模,經學校批准,在材料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材料成型及控制系、金屬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實驗中心、金工教學部、焊接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四維焊接技術研究所、工模具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
2000年,分別與河南焦作鋼鐵公司和金川有色金屬公司合作成立了甘肅工業大學―河南焦作鋼鐵公司工程研究中心、甘肅工業大學―金川有色金屬公司工程研究中心。
2001年,學院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學院新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該專業行政管理歸屬金屬材料工程系,同時學院將金屬材料工程系更名為材料工程系。
2001年,與蘭州鋁業股份公司合作成立了甘肅工業大學--蘭州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研究中心。
2002年,新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專業,專業行政管理歸屬材料工程系。以及成人教育系列的“材料成型與控制”專升本和“模具設計與製造”專科專業。
2002年11月,經甘肅省科技廳批准,成立了依託甘肅工業大學的“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2002年12月,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與新材料二級學科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2002-2005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2003年1月,“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被科技部批准為“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依託甘肅工業大學進行建設。
2003年9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材料學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冶金物理化學、有色金屬冶金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冶金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獲得,標誌着學院在冶金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
2003年10月,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實現了我校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零的突破。
2003年11月,依託學院的“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建設。
2003年,申報成功“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本科)。
2003年,陳劍虹教授榮獲甘肅省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3年,在全省的黨建工作評估中,院黨總支被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學院黨總支被甘肅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王希靖研究員被甘肅省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4年11月,與甘肅省永靖鑄鋼廠聯合成立了“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永靖鑄鋼廠鑄造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4月,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部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
2006年1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實現了我校一級學科博士點零的突破,該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涵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和材料物理與化學三個二級學科。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
2006年5月,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11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正式開放運行,並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6年7月,學院金工教學部歸入學校新成立的工程訓練中心,歸學校實驗室處直接管理。2007年5月工程訓練中心併入機電學院。
2006年9月,“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學科被甘肅省教育廳確定為“2006-2010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2007年8月,“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被甘肅省教育廳命名為“甘肅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年12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08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增設“焊接技術與工程”特色本科專業。
2008年1月,經甘肅省經濟委員會批准,以學院科研力量為核心,依託學校建立了“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並於9月中旬舉行了掛牌儀式。
2008年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範圍原有3個二級學科基礎上,自主增設了“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二級學科。
2008年9月,甘肅省科教文衞工會授予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王希靖研究員被授予“甘肅省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根據蘭州理工大學對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的意見和校屬科研機構的管理政策,及學院科研創新基地的實際運行情況,對院屬校企聯合工程中心和研究所進行了重新認定,確定保留建設校企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蘭州理工大學--納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甘肅工業大學―河南焦作鋼鐵公司工程研究中心)、金川公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保留新建研究所2個:焊接研究所和四維技術研究所。
2008年10月,在第十三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上,時任中國焊接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的陳劍虹教授被授予“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這是我國焊接界的專家學者最高榮譽。他被學界同行親切的譽為“亞洲焊王”。
2009年8月,經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依託我校組建了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
2009年11月,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計劃,並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加工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進行建設。
2010年1月,學院成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2010年1月,學院成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下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2010年1月,原材料工程系更名為金屬材料工程系,下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2010年2月,建立蘭州理工大學-温州泵閥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1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學院增設“功能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該專業為甘肅省屬院校唯一一個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
2011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我院冶金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4月,與蘭州理工合金粉末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立了蘭州理工大學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6月,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點為2011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1年6月,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2011年8月,學院成立功能材料系,下設功能材料專業。
2011年10月,與甘肅郝氏炭纖維有限公司聯合共建校企合作碳材料實驗室。
2011年11月,與甘肅明旺銅鋁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蘭州理工大學銅、鋁加工技術中心。
2012年1月,學院成立焊接技術與工程系,負責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管理、師資培養等工作,下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保留焊接研究所,負責焊接方向學科建設和相關科研工作。
2012年3月,學院與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國際焊接學會正式授權其在中國實施國際統一的焊接人員培訓和資格認證)聯合舉辦我校首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班,該項培訓主要針對我校在校生,每年舉辦一期。
2012年7月,以蘭州理工大學和金川集團股份公司為牽頭單位,聯合國內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立了蘭州理工大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鎳鈷金屬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並於7月16日舉行了揭牌儀式。
2012年9月,經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依託蘭州理工大學和甘肅永靖昌盛鑄鋼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甘肅省鑄造CAE工程實驗室”。
2012年12月,甘肅省教育廳命名我校“鎳鈷金屬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為甘肅省第一批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1月,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汽車輕量化聯合研發中心”。
2013年2月,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甘肅省教育廳批准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冶金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為“第五批甘肅省重點學科”。
2013年6月,與方大炭素公司成立了方大炭素公司•蘭州理工大學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13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依託我院的“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甘肅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十二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10月,經教育部辦公廳批准,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本科專業進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進行專業和人才培養重點建設。
2013年10月,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點為2013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3年10月。經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甘肅省教育廳批准,我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甘肅高校飛天學者設崗學科”。
2013年11月,經中國無損檢測學會批准,學院建立了“甘肅省無損檢測人員培訓中心”,成為中國無損檢測學會資格認證培訓基地,並開始第一期培訓。
2013年12月,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專家組遴選論證,評審專家一致通過“優先建設”的意見。
2013年12月,科技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下文,批准在我校原“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基礎上申報的“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重點實驗室”命名為“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進行建設。
2013年,根據學校對校科研機構調查和認定工作安排,完成了學院科研機構重新調查、認定,最終認定依託我院的校企合作研究機構6個:蘭州理工大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汽車輕量化聯合研發中心”、蘭州理工大學—甘肅明旺銅鋁材有限公司“銅、鋁加工技術中心”、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永靖鑄鋼廠“鑄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州理工大學—蘇州華焊科技有限公司“焊接技術研發中心”、蘭州理工大學—方大炭素公司“炭素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蘭州理工大學—蘭州理工合金粉末有限責任公司“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所1個:焊接研究所。
2014年6月,與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建立了“蘭州理工大學-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14年6 月,舉辦了焊接專業成立50年慶典活動。邀請了張德鄰、陳劍虹老校長,以及曾經在焊接專業工作過的教師和部分校友、在校學生、研究生,以及學校各院系代表和職能部門代表參加。
2014年10月,學院陳劍虹教授、曹睿教授的專著《Micromechanism of cleavage fracture of metals》(《金屬解理斷裂微觀機理》)由國際著名的美國ELSEVIER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世界上首部專注於金屬解理斷裂微觀機理研究的學術著作,是中國學者在此領域所展現的學術研究水平的一個標誌。
2014年12月,與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蘭州理工大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14年,根據學院學科發展需要,由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聯合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依託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聯合申報的目錄外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專業“先進高分子材料”博士和碩士學位點獲得國家教育部通過,並已進入學校2015年研究生招生目錄,進行招生。
2015年7月,材料學院與酒鋼集團公司技術中心聯合共建的“鋁鎂有色新材料製備及加工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並簽訂了合作協議書。
2015年12月,經甘肅省教育廳批准,“冶金工程”專業點為2015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5年12月,蘭州理工大學—中石油蘭化研究中心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被甘肅省教育廳認定為甘肅省研究生聯合培養省級示範基地。
2015年12月,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點通過“合格”自評估。
2015年,學院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工作被IIW國際焊接學會授予“突出貢獻二等獎”,併成功升級為甘肅省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基地。
2015年,無損檢測工程師培訓資格證書由歐盟通用升級為國際通用。
2015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聯合開展“見習鑄造工程師”認證工作,首屆23名學生獲得了“見習鑄造工程師”資格證書。該工作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鑄造》雜誌、《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雜誌等媒體進行了多方報道。
2016年9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工程認證於9月25-28日順利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委員會組織的專家現場考察。組織冶金工程和金屬材料工程兩個專業提交了工程認證申請。
2016年11月,經教育部批准我校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與裝備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期為2017.01-2019.12。
2016年11月,陳劍虹教授應邀代表學校和中國焊接學會作了題為“焊接金屬解理斷裂微觀機理”的大會報告,成為在美國焊接年會上作大會特邀報告的首位中國學者。
2016年11月,完成了學院“冶金工程”學科一級碩士點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合格”評估工作。
2016年,我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兩位本科生在能源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中科院一區,SCI收錄領域top雜誌,影響因子為4.798)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Hybrid Electrode Material of Vanadium Nitride and Carbon Fiber with Cigarette Butt/Metal Ions Wastes as the Precursor for Supercapacitors”。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王豔琴、第二作者姜明歡均為我院2013級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在校本科生(大四),這是我校第一篇由本科生為前兩位作者發表的中科院一區SCI論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冉奮副教授。
2017年3月,據湯森路透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2017年3月材料學排名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標誌着材料科學學科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大大提升,進入國際一流學科行列。據相關數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對材料學ESI支撐度為63.54%,同時對工程學ESI支撐度達到12.9%,為學校學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7年3月,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批准,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所屬“軍用關鍵材料”方向被列入“十三五”第二批國防特色學科方向建設名單。
2017年3月,經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甘肅省教育廳同意建立“蘭州理工大學--白銀新材料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
2017年4月,陳劍虹教授登上《瞭望》新聞週刊。
2017年5月,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2個專業於5月份順利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組織的聯合專家組現場考察。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提交了工程認證申請,並被受理。
2017年6月,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聯合下文,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通過工程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3年(2017.01-2019.12)。
2017年9月,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2017年甘肅省‘園丁獎’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7年11月,完成了學院“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合格”評估工作。
2017年11月,與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焊接材料研發及工程聯合實驗室。
2017年12月,與甘肅省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17年12月,經甘肅省工信委、發改委、科技廳、財政廳聯合發文,認定我校“甘肅省有色金屬先進加工技術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為第一批甘肅省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2017年,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甘肅省教育廳聯合下發《關於公佈甘肅省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通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列入一流學科(優勢)建設名單。
2018年2月,科技部國際合作司認定依託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金屬表面工程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為2017年度示範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018年5月,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聯合下文,我院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工程專業通過工程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6年(2018年1月-2023年12月)。
2018年7月,與寧夏共享集團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聯合培養協議。
2018年7月,與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簽約共建汽車輕量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方代表為汽車輕量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簽署合作項目協議書。
2019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18年度工程和材料領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的通知,我院有色金屬合金與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評估結果“良好”。
2019年2月20日,甘肅省學位委員會 甘肅省教育廳公佈甘肅省重點學科名單,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位列其中。
2019年6月,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下文,我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通過工程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6年(2019年1月-2024年12月)。
2019年12月,經教育部辦公廳下文,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兩個專業人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2020年6月,學院與寧夏共享集團共建的“基於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材控實踐基地建設”案例入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企合作 雙百計劃”典型案例。
2020年7月,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通過二輪工程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6年(2020年1月-2025年12月(有條件))。
2020年8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由共享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作為承擔單位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智能鑄造),建設週期為2年。我校是該基地共建單位之一。
2020年9月,甘肅省鎳鈷金屬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被教育部批准為“2020年度鎳鈷金屬新材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2020年9月,與浙江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合作建立了蘭州理工大學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巴頓焊接技術研究院聯合焊接實驗室。
2020年12月,學院黨委獲甘肅省高校黨建“標杆院系”、焊接教師支部獲“樣板黨支部”稱號,高分子教師黨支部書記李慧同志獲得“雙帶頭人”培育對象。
2020年12月,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育教學成果展”獲評“全國高校美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美育教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美育研究基地”。
2020年,學院獲批教育部“新工科”教育改革項目1項,實現學院國家級教學改革項目“零突破”。
2021年2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入選教育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冶金工程專業入選甘肅省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名單。
2021年3月,“金屬表面防護與延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立項。
2021年4月,絲綢之路經濟帶金屬表面工程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通過科技部國際合作司2020年度評估,評估結果良好。 [6]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風采
學院風采(5張)
學院有教職工187人,其中專任教師165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57人,博士生導師42人,副高職稱78人,博士學位佔比83.64%。教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工程”2人,甘肅省“飛天學者”6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7人,甘肅省“師德標兵”1人、“教學名師”1人,“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柔性引進國家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 [1]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構設置

學院下設三個教學系、一個研究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焊接研究所)及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李元東
副院長:劉德學
黨委副書記:王禕敏
副院長:朱福良
副院長:喬及森 [2]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設置

學院開設六個本科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冶金工程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先進材料及其製備技術四個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二級學科等六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擁有材料工程工程碩士授予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 [1]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作為學院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已形成了完善的材料學科體系,以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申報成功與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成為重要標誌,學院學科建設得到了突破性發展,在博士點、碩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及科研基地建設均方面取得喜人成績。已形成了完善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系列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建設體現了與區域經濟發展精密結合,材料與冶金學科並舉的特色,為學院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學科品牌及西部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省級重點學科:2個
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甘肅省二級重點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學科
建設情況: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0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順利利通過省級評估,評估結果為“優秀”。2001年,“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重點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5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與“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重點學科接受了甘肅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2002-2005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進行的終期評估驗 收,評估驗收結果為“完成達標”。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學科被甘肅省教育廳確定為2006-2010年 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 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一級學科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設情況: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材料學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5月,材料加工工程博士點接受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 士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評估結果為“合格”,處理意見為“繼續行使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範圍原有3個二級學科基礎上,自主增設了“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二級學科。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設情況:2003年10月,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2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冶金物理化學(二級學科) 有色金屬冶金(二級學科)
建設情況1990年焊接學科、鑄造學科分別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權根據國務院新的學科目錄,原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焊接學科、鑄造學科合併更改歸入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更改歸入材料學學科。2001年,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2003年,有色金屬冶金學科、冶金物理與化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自主增設了“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
  •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材料工程
  •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 省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
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
  • 本科專業:6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冶金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
建設情況:1958年設機制專業,1959年增設鑄造專業,1965年增設焊接專業,1971年增設金屬熱處理專業。1998年6月,根據國務院新的學科目錄,原焊接、鑄造、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取消,合併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改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1998年增設冶金工程本科專業。2001年增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2002年新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專業。2003年,申報成功“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增設“焊接技術與工程”特色專業。 [3]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才培養

2001年至2009年,學院共授予博士學位59人,碩士學位595人,工程碩士學位59人,高教碩士12人,學士學位3046人。2009年秋季學期學院有在校博士研究生59人,碩士研究生482人,工程碩士40人,本科生3351人。
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依託,建有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學院擁有4000餘平房米的重點實驗室大樓,6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實驗中心,擁有各種先進大型實驗儀器設備,固定資產達4300多萬元。學院與金川公司、焦作鋼鐵公司等企業建立了校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科研

  • 研究方向:學院已形成了以材料微觀結構、性能與材料的計算機設計、有色金屬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材料先進成形理論與技術、先進焊接加工工藝及表面技術、材料加工過程智能控制與裝備等為主的研究方向。 [1] 
  • 科研成果:2001年-2008年期間,學院共承擔國家項目31項,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4項,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973”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15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與企業合作項目170餘項;完成科研進款5397萬元,其中縱向科研進款2275萬元,橫向科研進款3122萬元;完成科技鑑定項目55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7項,其中甘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甘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申報發明專利8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項;發表學術論文1772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1383篇,被SCI、EI、ISTP收錄3656篇次,出版著作8部,教材2部;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講學82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1人次,國內學術會議178人次。 [1] 
  • 學院發展指導思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工業強省的戰略機遇,依託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優勢,強化材料與冶金學科特色,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學科品牌,整合優化學科方向,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層次,加強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努力創建一流學院。 [1]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基地

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8成立了;2008年8月,順利通過了由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建設評估驗收。
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3年1月被科技部批准成立,依託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建設。2005年4月,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
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1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建設,其前身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2006年5月,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並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正式開放運行。11月正式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2008年1月,經甘肅省經濟委員批准成立。
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 2009 年 8 月由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 [3]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材料計算機設計與斷裂行為研究、材料加工過程智能控制與自動化。
  • 材料計算機設計與斷裂行為研究
  1. 主要研究內容:新的解理斷裂的統計物理模型,局部解理臨界應力與斷裂韌性指標,鋁合金車身動載變形破壞規律,材料結構弱點及其特性理論,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計算機設計與性能預測,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虛擬失效分析,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計算機模擬與表徵。
  2. 研究特色:從理論與實驗兩方面研究了短裂紋擴展的動態性,通過細觀力學建模,尋求建立微觀裂紋擴展與材料宏觀疲勞性解理參量之間的內在聯繫,計算了由材料晶粒取向、幾何形狀引起的各向異性的應力場強度因子,探索和定量總結了材料微觀組織結構中“材料組成物幾何結構-材料組成物取向-材料結構弱點-材料性能”之間的內在規律。結合鋼鐵結構材料,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角度建立了新的斷裂統計物理模型和相應的力學理論,對正確預報材料的使用可靠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以及對結構材料的強韌設計具有重要理論指導和實際意義。
  • 材料加工過程智能控制與自動化
  1. 主要研究內容:材料加工CAD/CAM/CAE,弧焊機器人柔性加工單元與智能控制技術,數字化控制的焊接電源及設備,CO2、TIG、MIG/MAG、SAW、激光及攪拌摩擦等焊接過程智能監測與智能控制,電解鋁生產過程監測與控制,鑄造過程建模及CAE,焊接過程數學建模及數值模擬,激光—電弧複合焊接控制技術,活性化焊接理論及應用,鋁合金拼板激光拼焊過程控制,鑄造缺陷分析專家系統及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等。
  2. 研究方特色:將現代控制理論、圖像處理與信號分析方法、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傳感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成功地與材料加工成形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究開發取得了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材料加工控制方法與技術,如“CO2焊接過程神經網絡控制系統”、“弧焊機器人柔性焊接加工單元”、“焊接電弧數學物理模型與數值模擬”、“數控焊接變位機的研製”、“攪拌摩擦焊設備研究與應用”、“表面活性劑材料研製及活性焊接法研究”、“基於鑄件充型凝固過程的鑄造CAE技術及應用軟件開發”等等,多數成果成功應用於生產實際,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並結合甘肅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的地區優勢,將在有色金屬材料加工過程智能監測與控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

  • 實驗室簡介
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原材料學院實驗中心-簡稱實驗中心)組建於 1996 年,由原來的金屬材料熱處理實驗室、鑄造實驗室和焊接實驗室三個專業實驗室合併而成,2000 年設立了冶金工程實驗室,2002 年組建了無機非金屬實驗室,2005 年組建了高分子實驗室。實驗中心承擔材料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全部教學實驗,外院(系)的部分教學實驗。
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4]  是在甘肅省科技廳的直接指導下、依託於蘭州理工大學建立,並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基地,是甘肅省從事有色金屬材料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主要的一家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於 2003 年 1 月 3 日 正式獲准省部共建, 2003 年 4 月 12 日 正式揭牌,併成立了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2003 年 9 月 16 日 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建設計劃專家現場論證。 2005 年 4 月通過了國家科技部建設期驗收。
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
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其前身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於 2003年 11 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省部共建,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重要科研機構。 2004 年 5 月 9 日,實驗室通過了由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現場論證,併成立了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2006 年 5 月,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並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正式開放運行。2006 年 11 月,經教育部批准重點實驗室正式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 1998 年由甘肅省科技廳批准成立,主要從事鎳、鈷、銅、鋁、鋅等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工程基礎、應用及行業重大技術問題工程化研究、企業技術難題解決和成果中試、轉化等。中心建有 1 個試驗研發基地和 1 個企業化運行實體。2008 年中心順利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對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評估。
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於 2008 年 1 月 18日 經甘肅省經濟委員會批准成立,隸屬甘肅省經濟委員會管理。中心已建成了冶金有色新裝備及其控制、冶金有色深加工技術、有色金屬高新材料三個研究部,圍繞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企業發展需求,開展了相關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產品檢測、分析、測試,行業信息諮詢,人才培訓及技術評價等服務。
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於 2009 年 8 月由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主要開展有色金屬合金新材料、先進加工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研製等,完善結構表徵與性能測試中心和工程服務中心,為甘肅的有色金屬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提供產業化技術支撐。2010年建設新型合金及其製備、熔體處理及鑄造、壓力加工模擬與仿真、焊接與表面處理、冶金與加工過程新裝備五個研發平台。
學院所轄實驗室共有使用面積約為 7100M 2 ,設備儀器 1000 多台件, 10 萬元以上設備 20 多台套,設備儀器總值 3900 多萬元。 實驗室專職人員 14 名,其中高級工程師 4 人,中級職稱3人,具有碩士學位 9 人。教師兼職本科教學實驗人員 5 人。 已具備了材料製備、加工、性能測試與結構分析表徵的基本條件,可滿足全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教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實驗的需要。 [5] 
  • 服務理念
“服務”——要認真服務於學生,嚴謹服務於教師,熱情服務於外界 。
“創新”——要求實驗人員積極思考,探索整合實驗內容。
“團結”——實驗室內部要相互體諒,實驗室人員要與教師相互配合 。
“提高”——要積極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和技能 。 [5] 
  • 實驗室對外開放
材料學院實驗室在承擔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培養、科研實驗任務的同時,實行全面對外開放。在本科實驗教學方面,學院承擔了蘭州高等工業專科學校,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生命學院、蘭州理工大學外院學院等單位與部門的實驗教學任務。
在技術服務方面,實驗室對全社會開放,承擔來自社會各界的相關科研實驗服務,並接受人才培養與培訓。已經為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大學、蘭石、蘭化、蘭煉、金川公司、白銀公司等省內外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了多種服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