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蘡薁

(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鎖定
蘡薁(學名:Vitis bryoniifolia Bunge)是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有稜紋,葉長圓卵形,葉片深裂或淺裂,托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膜質,褐色,無毛或近無毛。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花蕾倒卵橢圓形或近球形,花絲絲狀,花葯黃色,橢圓形,花盤發達,子房橢圓卵形,花柱細短,果實球形,成熟時紫紅色,種子倒卵形,4-8月開花,6-10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河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生海拔150-2500米的山谷林中、灌叢、溝邊或田埂。
有祛濕,利小便,解毒之功效。主治淋病,痢疾,痹痛,扃症,噦逆,瘰癧,乳癰,濕疹,臁瘡。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4] 
中文名
蘡薁
拉丁學名
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別    名
野葡萄
山葡萄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葡萄目
葡萄科
葡萄屬
蘡薁
分佈區域
Bunge,1835

蘡薁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稜紋,嫩枝密被蛛絲狀絨毛或柔毛,以後脱落變稀疏。卷鬚2叉分枝,每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長圓卵形,長2.5-8釐米,寬2-5釐米,葉片3-5 (7)深裂或淺裂,稀混生有不裂葉者,中裂片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常縊縮凹成圓形,邊緣每側有9-16缺刻粗齒或成羽狀分裂,基部心形或深心形,基缺凹成圓形,下面密被蛛絲狀絨毛和柔毛,以後脱落變稀疏;基生脈5出,中脈有側脈4-6對,上面網脈不明顯或微突出,下面有時絨毛脱落後柔毛明顯可見;葉柄長0.5-4.5釐米,初時密被蛛絲狀絨毛或絨毛和柔毛,以後脱落變稀疏;托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膜質,褐色,長3.5-8毫米,寬2.5-4毫米,頂端鈍,邊緣全緣,無毛或近無毛。
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基部分枝發達或有時退化成一卷須,稀狹窄而基部分枝不發達;花序梗長0.5-2.5釐米,初時被蛛狀絲絨毛,以後變稀疏;花梗長1.5-3毫米,無毛;花蕾倒卵橢圓形或近球形,高1.5-2.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高約0.2毫米,近全緣,無毛;花瓣5,呈帽狀粘合脱落;雄蕊5,花絲絲狀,長1.5-1.8毫米,花葯黃色,橢圓形,長0.4-0.5毫米,在雌花內雄蕊短而不發達,敗育;花盤發達,5裂;雌蕊1,子房橢圓卵形,花柱細短,柱頭擴大。果實球形,成熟時紫紅色,直徑0.5-0.8釐米;種子倒卵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圓形或橢圓形,腹面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狹窄,向上達種子3/4處。花期4-8月,果期6-10月。 [1] 

蘡薁生長環境

生海拔150-2500米的山谷林中、灌叢、溝邊或田埂。 [1] 

蘡薁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河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 [1] 
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孟加拉國也有分佈。 [6] 

蘡薁繁殖方法

蘡薁組織培養

  1. 外植體選擇與消毒在沂山和彌河濕地等地摘取蘡薁當年生新梢,選取生長健壯、代謝旺盛且無病蟲害的嫩枝,去掉大葉片,剪成單芽莖段,無菌水沖洗0.5小時,4℃條件下放置4小時,有利於材料的誘導再生。將處理後的材料用自來水浸泡沖洗,然後用70%酒精浸泡10s,無菌水沖洗2-3次,再用0.1%的昇汞浸泡10分鐘,最後用無菌水沖洗3-4次,方可接種。 [5] 
  2. 接種培養和觀察將消毒後的外植體接種於含有NAA+6-BA的MS基本培養基中,設置NAA濃度為0.1毫克/升,6-BA濃度為1.0毫克/升。將健壯良好的莖段基部剪取後放於培養基內,培養基的p小時值為6.8,培養温度為25-28℃,光照時間16小時/天,光照強度1800勒克斯。10天后可見許多小的綠色不定芽長出,一段時間後就會長出叢生芽。 [5] 
  3. 繼代和增殖培養愈傷組織在外植體培養約14天后出現,需暗培養。叢生芽形成後,切割叢生芽並轉移到MS繼代培養基,繼代培養基期間,採用大型三角瓶或罐頭瓶,有利於嫩梢的生長。光照條件為2000-3000勒克斯,培養温度為25-28℃,培養20-30天可獲得大量叢生苗。 [5] 
  4. 生根培養從繼代培養的瓶苗中選取3-4釐米高的壯苗進行誘導生根,在無菌濾紙上用解剖刀從瓶苗基部切去3-5毫米,將小苗轉到生根培養基上,每瓶7-8株為宜。培養14天后可見根原基形成。 [5] 
  5. 再生植株的移栽當試管苗生長至2釐米時,將三角瓶轉至培養室,放到有散射太陽光的地方,但應避免太陽直射。閉瓶煉苗7天,將植株取出,輕輕洗去根部的培養基,用鑷子將苗移到移栽基質上,避免傷害根部。 [5] 

蘡薁扦插繁殖

  1. 營養土配製營養土是由農田土壤、河沙和有機肥料按5:2:1比例均勻混合製成。 [5] 
  2. 插條剪取選擇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為插穗。首先對插條進行保温、保濕處理。先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以上,使插條充分吸水,提高扦插成活率。然後剪取插條,注意剪口的上端距離芽1.5-2釐米時要平剪,以免剪口和芽的距離太近而受損,下剪口在節部或靠近節部,斜剪。此外,上面的葉片只留1-2片即可,其餘剪除。 [5] 
  3. 整地作牀苗牀大小適宜,苗牀提前施入腐熟的農用肥料混合物作為基本肥料,保證土壤有較好的通透性和肥力,中間保留隔道,便於排水和作業。 [5] 
  4. 插條處理為了加快插條愈傷組織的形成,常用不同生根劑浸泡插條基部。常用的藥劑有ABT生根粉,浸泡基部4-8小時,也可將插條基部1-2釐米浸泡在萘乙酸溶液約8-12小時,或取適量吲哚丁酸與乙醇混合溶解,將插條基部浸入速蘸3秒左右。在生產中,生根劑處理可提高蘡薁硬枝扦插成活率,促進不定根的生成,增加根的數量。 [5] 
  5. 扦插將枝條插入苗牀中,扦插枝條的最適宜長度為10釐米,扦插深度以5-8釐米為宜,插條頂芽要外露,行距20釐米,株距12-15釐米,以利於通風透光等,覆土踏實,澆定根水,扣上地膜。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清除農田雜草。一般7-20天就能生根,撤膜後煉苗移栽。 [5] 

蘡薁主要價值

【出處】
⑴《唐本草》:薁、山葡萄,並堪為酒。 [2] 
⑵《本草抬遺》:薁是山蒲桃,斫斷藤吹氣出一頭如通草。 [2] 
⑶《綱目》:薁,野生林墅間,亦可插植,蔓葉花實與葡萄無異,其實小而圓,色不甚紫也。《詩》雲,六月食薁,即此。其莖吹之氣出有汁如通草也。 [2] 
【來源】葡萄科葡萄屬植物蘡薁,以全株入藥。全年可採,將根、莖、葉分別曬乾或鮮用,果成熟時摘下,曬乾。
【別名】薁(《詩經》),燕薁、蘡舌(《廣雅》),山葡萄(《唐本草》),山蒲桃(《本草拾遺》),野葡萄藤木龍(《百一選方》),煙黑(《救荒本草》),接骨藤(《貴州民間方藥集》),甘古藤、酸古藤、禾黃藤(《中醫藥實驗研究》),貓眼睛(《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禾花子藤(《江西民間草藥》),貓耳藤、山紅羊、山苦瓜(《泉州本草》)。 [2] 

蘡薁全株

【性味】酸、甘、澀,平。 [3] 
《綱目》: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主暑月傷津口乾。 [2]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用於肝炎,闌尾炎,乳腺炎,肺膿瘍,多發性膿腫,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瘡瘍腫毒,中耳炎,蛇蟲咬傷。 [3] 
①《唐本草》:治噦逆大善,傷寒後嘔噦更良。 [2] 
②《本草拾遺》:汁滴目中,治熱翳赤障。 [2] 
③《綱目》:止渴,利小便。 [2] 
④《福建中草藥》: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3] 

蘡薁蘡薁果

【別名】薁、燕薁、蘡舌、山葡萄、山蒲桃、蘡薁子、煙黑、野葡萄、貓眼睛。 [2]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果實。 [2] 
【採收和儲藏】夏、秋果實成熟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2] 
【化學成份】果實含糖分10%,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以及鞣質、脂肪、蠟、色素、維生素等。
【性味】甘;酸;平 [2] 
【歸經】肝;胃經 [2] 
【各家論述】
①《唐本草》:治噦逆大善,傷寒後嘔噦更良。 [2] 
②《本草拾遺》:汁滴目中,治熱翳赤障。 [2] 
③《綱目》:止渴,利小便。 [2] 
④《福建中草藥》: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2] 

蘡薁蘡薁藤

【別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黃藤、禾花子藤、貓耳藤、山紅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葉。 [2]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莖葉。 [2]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收,洗妝,莖切片或段,鮮用或曬乾。 [2] 
【性味】味甘;淡;性涼。 [2]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止血;解毒消腫。主淋病;痢疾;崩漏;噦逆;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瘰癧;濕疹;癰瘡腫毒。 [2] 

蘡薁蘡薁根

【性味】
①《綱目》:甘,平,無毒。 [2] 
②《福建中草藥》:微甘辛,平。 [2] 
【功能主治】清濕熱,消腫毒。治黃疸,濕痹,熱淋,痢疾,腫毒,瘰癧,跌打損傷。 [2] 
①《綱目》:治下焦熱痛淋悶,消腫毒。 [2]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胃痛,療痔瘡,通經利尿。 [2]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消腫,消膨脹。外用於跌打損傷,治筋骨疼痛,接骨。 [2] 

蘡薁該種討論

該種變異主要表現在葉分裂式樣極為多變,植株毛被種類變異不定,有時多為絨毛或混生有柔毛,稀絨毛脱落變稀疏而柔毛較多。此外,過去的學者僅依據絨毛顏色相異和南北分佈不同而定為不同的種V.adstricta Hance或變種V.bryoniaefolia Bge.var. mairei(Levl.)W.T.Wang,據研究,這種絨毛顏色的變化從北到南有一定的規律,在模式產區江蘇、安徽一帶兩種顏色都有,實不能作為分類的依據。由於該種分佈廣泛,南北氣候跨度大,垂直分佈可從低海拔到較高海拔,因此表現種內多形,但該種葉多深裂,葉片下面被蛛絲狀絨毛,與本屬其他種類很好區別。產於華北的羣體有較強的抗寒和抗霜黴病的能力。 [1] 
蘡薁 蘡薁
參考資料
  • 1.    蘡薁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3.    《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編.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11月1日
  • 4.    蘡薁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3-10-07]
  • 5.    莊環瑜,馬成亮,程貫召.蘡薁的繁殖技術研究[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01):84-85
  • 6.    Vitis bryoniifolia Bunge  .https://www.gbif.org/[引用日期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