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頌科技館

鎖定
蘇頌科技館位於同安城西新街同安科技館二樓,一座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的六層大樓。展廳內將蘇頌在天文、醫學、從政、親民等方面的成就一一呈現,全面而深入地將這位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介紹給更多的人。包括他首創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鐘“水運儀象台”模型。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比歐洲早600年,是現代鐘錶的先驅。
中文名
蘇頌科技館
位    置
同安城西新街同安科技館二樓
建築面積
2400 m²
內    部
將蘇頌的成就一一呈現
蘇頌(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賜號正簡。)同安人,北宋五朝賢相,是著名政治家、科學家。他在天文儀器、機械設計和本草醫藥等科技領域方面,有開拓性的成就,為我國和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政清廉,勤政愛民,當官近60載,皆有建樹。他廣學博識,一生著作甚多,編著了大型藥典《本草圖經》,計20卷。他在科技上,首創了世界第一部天文鐘“水運儀象台”。他是一位集政治、外交、文學、藥物、博學等六家於一體的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
英國李約瑟博士稱他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之一"。  蘇頌最傑出的貢獻是"水運儀象台",這是一台天文儀器。高約12米,寬7米,重20多噸。分三層:上層是渾天儀,中層是渾象儀,下層是自動報時器。
"水運儀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公元1090年(宋元祐五年)製成,他把儀、象、鍾融於一體。有三大貢獻:第一,在渾儀上設計活動屋頂,與現代天文台圓頂一樣;第二、渾儀的四遊儀窺管與天體同步運轉,比歐洲羅伯特·胡克早600年;第三儀象台的天衡系統對樞輪擒縱控制是現代鐘錶的先驅。
其次,蘇頌在醫藥上的貢獻。公元1061年,他撰寫《本草圖經》20卷,記載藥物780種,附有標本説明圖。這是世界藥物史上的傑作之一。蘇頌也是一個政治家,他受命編寫外交史料《華戎魯衞信錄》229卷,書目5卷共20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