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

鎖定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成立於2020年5月,由蘇通科技產業園區、錫通科技產業園一體化融合而成,是江蘇省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的跨國園區,是中國政府與奧地利政府共同建設的生態園區,是南通、蘇州、無錫三市跨江聯動開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示範園區,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人。
自成立以來,園區在省、市兩級的正確領導下,秉承“兩國合作、三地共建”獨特優勢,高舉“跨國合作、跨江融合、跨越發展”三杆旗幟,不斷學習借鑑新加坡、奧地利、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城市建設、體制改革等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傳承中致力創新,在包容中奮力進取,一座宜商宜居的現代化新城正在蘇通長江大橋北橋頭堡加速崛起。
[4] 
中文名
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
外文名
Nantong suxi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別    名
蘇錫通園區
行政區劃代碼
320613
所屬地區
江蘇省南通市
地理位置
南通市區東南部、蘇通大橋北岸 [1] 
面    積
約 100 km²
下轄地區
江海街道、張芝山鎮
政府駐地
南通市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江成路1088號
電話區號
0513
郵政編碼
226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0 萬(截至於2021年)
機    場
南通興東國際機場、南通新機場(擬建)
火車站
南通站、南通西站、海門站海門北站(在建)
車牌代碼
蘇F
地區生產總值
100 億元((2020年))
黨工委書記
虞越嵩 [8] 
管委會主任
黃曉峯 [9]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經濟發展

規劃科學、產城融合。近年來,園區按照 “四先四後四化”規劃理念,形成了藍綠交織、產城融合的“一核三片六區”功能佈局。園區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一是圍繞跨國平台招商。充分利用園區跨國合作的獨特優勢,一方面高舉蘇新合作旗幟,充分激活蘇新合作機制。以項目為導向,深化與中新集團南通分公司的招商合作,依託與新加坡、歐美主流商圈的良好關係及招商網絡,大力招引高質量的外資項目。累計幫助園區引進了80多個高質量項目;另一方面充分放大中奧合作品牌,加強與奧地利聯邦商會的合作,並以此為紐帶面向整個歐洲地區開展項目招引,成功引進10餘個優質項目。二是依託專業機構招商。派遣專人進駐深圳、上海等城市,全力加強與德勤、普華永道、高力國際、CBRE、名古屋銀行等海內外著名專業招商機構以及PNP等國際著名孵化器、跨國公司中國總部及分支機構對接,打造園區“蘇錫通·舒心辦”優質服務理念,提供高效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三是強化產業鏈招商。依託在手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鎖定目標企業,逐家逐企開展招商對接,登門招商,以“不在談判桌上,就在招商路上”的狀態拼搏向前。園區定位“3+1”產業體系,“兩主一新”主導產業已形成汽車核心零部件為重點的智能裝備產業聚集,已落户包括總投資2.1億美元的聯鋼精密科技,總投資2.5億美元的音户汽車部件及總投資20億元的威派格智慧水務在內的50多家企業;已形成以半導體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已落户總投資80億元的通富微電,總投資40億元的捷捷微電以及總投資60億元的蘇釧科技在內的40多家企業;“十四五”期間,園區將生命健康產業作為發力點,全力打造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為主的生命健康生態圈;現代服務業方面,園區圍繞文化旅遊、高端教育、國際醫療、服務外包打造獨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大力推進載體平台建設,代表項目包括南通諾德學校、惠靈頓(中國)南通惠立學校、南通蘇通長江生態文化旅遊園、普洛斯蘇通園區物流園、坤鼎歐美智造園、未來島硬科技產業園、平謙國際現代產業園、中新智能製造產業園等。 [6]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地理交通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園區處在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四大國家戰略交匯處,位於滬蘇通“小金三角”中心節點,市內蘇通大橋、崇啓大橋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已通車,距蘇州僅40分鐘車程,距上海、無錫僅60分鐘車程。陸路通達:G15瀋海高速穿區而過、G40滬陝高速臨北而行,223、336省道、345國道等交通幹線在此交匯,東方大道高架、沿江公路連接市內板塊;鐵網交織:寧啓鐵路、滬通鐵路、鹽通高鐵已建成,北沿江高鐵、如通蘇湖城際鐵路、通蘇嘉甬鐵路、滬通城際鐵路即將開工建設;空港環繞:距南通興東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距即將開建的南通新機場僅25分鐘車程,距上海虹橋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均為60分鐘車程,到浦東國際機場120分鐘車程;江海聯運:通海港區設計年吞吐量400萬標箱,與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能夠停靠20萬噸級大型船舶,配合緊鄰園區的綜合保税區形成了公水聯運、水鐵聯運、水水中轉的全方位現代化港口發展模式。目前,園區周邊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在內的海陸空立體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園區在長三角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5]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設施配套

2009年9月28日,一期9.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正式開工;到當年10月份,一期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將全部建成,同期完成部分景觀,具備項目承載能力;同時,園區在發展的要素配置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 [2] 
土地方面:園區50平方公里地形平整,開發成本低,是長江入海口最後一塊地。
供電方面:園區建有2座220千伏輸變電站和8座110千伏輸變電站,可提供20KV/110KV/220KV不同等級的電源,實現雙迴路不間斷供電。
供水方面:水源取自長江,淡水資源豐富。園區具備日供60萬噸自來水的能力。
通訊方面:由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提供國內國際直撥、數據通信、寬帶高速上網、傳真通信等服務。 [2] 
排污方面:園區採用雨污分流,具備日處理20萬噸污水的處理能力。
供熱方面:園區採用集中供熱方式,全年穩定提供各種壓力等級需求的蒸汽。 [2] 
供氣方面:西氣東輸將於今年8月在園區建成供氣站,園區擁有充足的天然氣資源,實行液化天然氣管道供氣,全區管網環通。 [2] 
為適宜園區居民的出行,城市交通設施規劃採取TOD(公共交通引導開發)模式,綠色公共交通優先。快速通道近期動工,把園區與主城區相連。整個園區景觀綠化按450元/m2標準投資建設,相當於目前高檔別墅區的綠化投入標準,園區的城市功能配套有國際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國際醫院。滿足入駐企業及居民的教育、醫療等需求;配套有星級酒店,鄰里中心,便利中心,人才公寓,休閒娛樂場所,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務設施。園區在長江邊規劃生態休閒區,結合南通濠河和狼山兩個4A級風景區及江南的風景名勝,為園區居民提供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3] 

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發展

區域協調、宜居宜業。園區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滬蘇跨江融合試驗區建設”和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持續完善蘇通、錫通一體化融合,凝聚合力、建管並重、內外兼修,全面加快大美蘇錫通建設,優化管理體制,充分承接賦權,積極探索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各方跨江融合的積極性,不斷推進跨江融合條件更有利、基礎更紮實、空間更廣闊。同時,結合園區實際,健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辦法,切實把體制活力轉化為蘇錫通園區的發展活力。園區生產配套完善,基礎設施“九通一平”全覆蓋;生產要素完備,供水、供氣、供電、排污功能均已到位;人力資源充足,擁有蘇中地區首家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為用人單位提供全鏈條服務;生活配套到位,園區實驗學校、錫通小學、通海中學提供優質公立教育,擁有萬科、中南、金科等低密度高品質社區和高標準人才公寓。園區城市氣質全面提升,新建及改造提升道路22公里,336省道拓寬改造工程實現通車,張江公路南北段全線貫通;園區將綠色生態貫穿城市建設各個領域,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大力推進揚塵專項整治。民生事業日益改善,張芝山鎮七期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1.3萬餘名失地農民全面進保。教育醫療水平加快提升,初中教育納入市一體化管理,配套幼兒園新建、錫通小學擴建等民生工程加快推進中。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