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王村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下轄村)

鎖定
蘇王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屬於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5度,無霜期 214天,年平均降雨量563毫米。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自來水
中文名
蘇王村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
面    積
260 畝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5人
特    點
地勢平坦,交通便利

蘇王村基本情況

蘇王村位於西安市灞橋區十里鋪街道西北部,東與西安市滻河經濟開發區接壤,西和東二環毗鄰,南依西安高架快乾道,西接米秦路,全村共有123户,人口365人,土地260畝,是一個人均不足半畝地的城鄉結合部村莊。截止2011年村裏修建水泥路面6000平米,鋪設了彩瓷人行道3000平米,上下水管道3000餘米。
完成了全村低壓線路改造,修建680米村圍牆,並設立了治安管理室,安裝路燈20盞。蘇王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很強的區位優勢。
蘇王村 蘇王村
交通便利,位於西安高架快速幹道入口處,緊鄰東二環,靠近滻河經濟開發區。村區域內有皮鞋加工廠、食品廠、加油站等幾十家企業,有力地推動了全村二、三產業的發展。
2007年來,蘇王村艱苦創業,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物流、倉儲、商貿等產業,走出了一條多行並舉的新路子,先後從一個基礎條件落後的舊村建設成為一座經濟實力雄厚、社會文明進步、生態環境優美、羣眾安居樂業的現代化“農民新村”,不僅解決了村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還吸引來2500多名外來勞動力。
2011年,村集體年收入800萬元,全村都住上新房,90%的家庭都購買汽車。

蘇王村經濟發展

蘇王村 蘇王村
村委會經過反覆研究,在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採取班子主要成員先行全額墊資的辦法,首先修通村民生活、 生產必須的上下水13000米和村級道路9500米,改建全村的用電線路。在實踐的過程中,該村利用在三產方面的傳統優勢,確定了南商業,北地產的總體發展思路,村南以發展倉儲物流、商業店鋪為重點,北部以房地產開發為重點。
為了使以物流為主的三產業形成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村上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經營”的模式,先後引進資金2000多萬元修建物流倉庫30000平方米,引進企業14家,建設了幼兒院、商場,年創收2000萬元,上交税收200萬元。
為了搞好城中村改造,村裏首先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界定產權、重估價值、核實資金,確定村集體企業有資產計50萬元,可開發利用土地133畝,村集體積累資金30萬元,經營採取企業化運作,組建成立了西安市蘇王村城中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金800萬元,村集體出資500萬元,全村以每人3836元入股,同時採取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入股,加大村內房地產開發力度。
產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羣眾收入水平。2005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700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2885元,其中有70%來自於三產經營收入。

蘇王村村莊建設

在帶領羣眾興產業、搞開發的同時,蘇王村黨支部堅持把為民多辦實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體現先進性的具體措施。先後完成了蘇王村新世紀發展整體規化和發展目標、舊村的搬遷改造方案的制定。專門聘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規劃了《蘇王村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
蘇王村 蘇王村
投資5800萬元建成了22幢小康樓。新修村巷道路9300平方米,修建上下水管道 6000米,新築村圍牆680米,綠化村莊5 2 00平方米,完成了低壓線路改造,安裝了有線電視,新修了村門樓,成立了鑼鼓隊、秧歌隊、老年迪斯科隊,設立了村治安管理室,建立了黨員活動室,讓村民真正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
2003年,村裏實行了免費供應羣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保障村民基本生活需要。村上同時還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為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養老金,利用“五一”、“七一”組織老年人到周邊地區參觀旅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另外村裏還建立健全了獎學制度,先後為20名大學生、17名中專生、25名小學生髮放獎學金10萬餘元。贏得了各級領導的多次表揚和當地羣眾的廣泛讚譽。強壯的村級集體經濟,為蘇王村的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該村建起了幼兒園、小學校,解決了教育難的問題;建設了設施完善的圖書館、村民活動室等,為滿足蘇王羣眾的物質需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社會發展方面,建立了一個有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村莊內一排排居民樓整齊劃一,農貿市場、村民健身廣場、道路綠化、給排水、供電、電信、廣播電視、垃圾處理等設施配套齊全,處處洋溢着一派現代、祥和、文明氣息。 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