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武慢·寒夜聞角

鎖定
《蘇武慢·寒夜聞角》是晚清詞人況周頤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借角聲的悽咽,點出了國勢衰微、每況愈下的現實;下片緊承上片,意脈不斷,進一步點出了面對這一客觀現實的各種不同反映。全詞思緒淒涼,情調抑鬱,百轉千回,極盡哀婉纏綿之致。 [1] 
作品名稱
蘇武慢·寒夜聞角
作    者
況周頤
創作年代
光緒十五年(1889年)
出    處
蕙風詞
作品體裁

蘇武慢·寒夜聞角作品原文

蘇武慢1·寒夜聞角
愁入雲遙2,寒禁霜重3,紅燭淚深4人倦。情高轉抑,思往難回,悽咽不成清變5。風際斷時,迢遞6天涯,但聞更點。枉教人回首,少年絲竹7,玉容8歌管9
憑作出、百緒淒涼,淒涼惟有,花冷月閒庭院。珠簾繡幕,可有人聽?聽也可曾腸斷?除卻塞鴻10,遮莫11城烏12,替人驚慣。料南枝明月,應減紅香13一半。 [2] 

蘇武慢·寒夜聞角註釋譯文

蘇武慢·寒夜聞角詞句註釋

  1. 蘇武慢:詞牌名,又名《選冠子》《過秦樓》《惜餘春慢》等。雙調,正體一百一十字,上片十二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四仄韻。
  2. 愁入雲遙:愁思如雲之遙深。
  3. 寒禁霜重:禁受霜重嚴寒。
  4. 紅燭淚深:燭淚積厚,形容夜深。
  5. 變:變聲。當指七音中的變徵、變宮。
  6. 迢(tiáo)遞:遙遠。
  7. 絲竹:管絃樂器。絲:絃樂器;竹:管樂器。
  8. 玉容:指美人。
  9. 管:簫笛之類樂器。
  10. 塞鴻:邊塞飛來的鴻雁。
  11. 遮莫:唐宋時通俗語,儘教的意思。
  12. 城烏:棲息城頭的烏鴉。
  13. 紅香:代指花。詞中指紅梅之類。 [2] 

蘇武慢·寒夜聞角白話譯文

愁情滲入遠天的雲,寒氣包圍,霜花濃重,紅燭淚長,我悶坐已倦。那角聲由情緒高昂轉入低沉,表達的思緒漸趨幽遠難收回,終於悽楚幽咽無法把旋律奏完。角聲在風裏中斷時,只聽那遙遠的天邊,又傳來更鼓的聲點。這情景徒然讓人回首往事。少年時喜歡音樂,常與歌聲、樂聲和美女相伴。
角聲表達的無數思緒十分淒涼,最淒涼的只有,花冷月靜的庭院。那珠簾繡幕的閨房裏,可有人在把角聲聽?聽了可曾柔腸寸斷?除了北方來的大雁,或是城中的烏鴉,替人擔驚受怕已習以為常。料想明天鳥兒棲息的南枝上,應該減少紅花一半。 [3] 

蘇武慢·寒夜聞角創作背景

《蘇武慢·寒夜聞角》作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當時國家內憂外患迭起,民不聊生。詞人在寒夜聞角聲引起愁緒,寫下這首詞。 [1] 

蘇武慢·寒夜聞角作品鑑賞

蘇武慢·寒夜聞角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寫角聲給人的淒涼感受。開頭三句“愁入雲遙,寒禁霜重,紅燭淚深人倦。”寫寒夜的境況,紅燭已淚痕累累,夜深了,精神怠倦的人正經受着嚴霜寒冷的侵襲,而綿綿愁緒則飛入雲天。就在這愁、冷、倦的不眠之夜裏,號角響在耳際,於是“情高轉抑,思往難回,悽咽不成清變。”三句寫聞角。“情高轉抑”是説角聲由高昂一下轉為低沉,這音調的轉變給人的感受似乎是往事已經過去,不再返回。“悽咽不成清變”,又回到寫角聲,突出了其悽楚的特徵。“風際斷時,迢遞天涯,但聞更點。”三句寫風聲中的更點,進一步點出夜已深沉。角聲同更點相應,突現出了寒夜的孤寂淒涼。最後三句寫角聲給人的內心感受:徒然教人回想起年輕時的歌舞之樂。昔日之樂與而今之哀的對比,寫出了寒夜聞角給人的悽苦之感。這裏詞人把角聲之聲同聞角之情結合起來描寫,聲情並茂,增加了詞的感人力量。
詞的下片進一步寫角聲觸人愁緒。開頭一句“憑作出、百緒淒涼”暗接上片末,説角聲使人煩悶,引起了百般淒涼的思緒。“淒涼惟有,花冷月閒庭院刀”,這是寫不寐的人被角聲驚起,看着眼前的庭院只有靜靜的月色,冷清的花兒,它更增添了人的淒涼。這兩句同上片開頭三句互相照應,進一層渲染出聞角的。淒涼環境,也加深了角聲的淒涼情調。“珠簾繡幕,可有人聽?聽也可曾腸斷?”三句,詞人推開自己,以反問的語調,寫其他人聞角的感受。這裏詞人專舉“珠簾繡幕”,以女子的住所代指女子,“可有人聽?聽也可曾腸斷?”這軍中的號角之聲,使閨中少婦有所感,使她們懷念徵人。這三句以離愁閨怨,補充上片所寫不堪回首往事之感,使詞的面更廣,容量也更大了。“除卻塞鴻,遮莫城烏,替人驚慣。料南枝明月,應減紅香一半。”五句化用温庭筠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詞人以想象之筆,化用前人詞語,説這角聲除了儘教邊塞的鴻雁,棲宿城頭的烏鴉被驚起,替人擔驚受怕已習以為常了之外,料想那南枝經這寒夜角聲的折騰,明日也會只留下一半花朵了。下片由己之淒涼寫到閨中少婦的腸斷,由人而鳥而花,用對鳥、對花的擬人化描寫,讓無情之物充滿感情,從而把角聲的悲涼,給讀者心理上造成的“百緒淒涼”渲染得淋漓盡致,成功地寫出了角聲撥人心絃的力量。
這首詞在寫法上很注意抒情的含蓄藴藉,詞人選擇淒涼的寒夜作背景,寫霜、燭、花、月、鴻、烏,寫角聲、更點,以景物烘托聞角人的淒涼心情。人物的淒涼心境,有男子的不堪回首,佳人的腸斷樓頭。產生這種心境的原因,不堪回首,腸斷樓頭表示的內容,詞人都未明説,只是把事物的表象攤出來,讓讀者扣住這抑鬱的景和情去尋找內在的聯繫,去玩味內中的意藴,去馳騁聯想。這種寫法雖然有晦澀之弊,但也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
這首詞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上片以作者自我為中心,開始寫時間、環境,點明寒夜,接着寫聞角,然後寫更點,一方面説明夜更深,一方面也突出氣氛的淒涼,最後寫聞角人的心理。寫景中處處含情,故寫夜、角的淒涼已充分展現了人內心的淒涼。下片一氣貫下,更用重筆來寫聞焦韻淒涼。這裏有環境描寫的勾連上文,又有由己及人的拓開聯想,使角聲的感人帶有了普遍性。最末則以鳥,花來襯托,結尾迴應了開頭的“愁”,而意藴則更加深厚。淒涼之聲,淒涼之景,淒涼之情躍然紙上。這種在鋪敍的基礎上進一步講究曲折,迴環,富於變化的技巧,避免了結構的平鋪直敍。 [4] 

蘇武慢·寒夜聞角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餘少作《蘇武慢·寒夜聞角》雲:“憑作出、百緒淒涼,淒涼惟有,花冷月閒庭院。珠簾繡幕,可有人聽?聽也可曾斷腸?”半塘翁最為擊節。比閲方壺詞《點絳唇》雲:“曉角霜天,畫簾卻是春天氣。”意與餘詞略同,餘詞特婉至耳。
近代文學家王國維《人間詞話附錄》: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過之。 [5] 

蘇武慢·寒夜聞角作者簡介

況周頤(1859—1926),原名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瑞方幕府。辛亥革命後,居上海,以遺老終。其詞以沉痛、真摯見稱,多有才情之筆。尤精詞評,論詞主重、拙、大。著有《蕙風詞》《蕙風詞話》。 [2] 
參考資料
  • 1.    《明清詞觀止》編委會編.明清詞觀止:學林出版社,2015.11:第265頁
  • 2.    褚斌傑主編.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 (下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174-175頁
  • 3.    弓保安著.清詞三百首今譯: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534-536頁
  • 4.    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自學輔導材料(七)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自學輔導 下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05 第1版:第362頁
  • 5.    羅斯寧,羅鎮邦選注.歷代詞三百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08:第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