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拉維西野豬

鎖定
蘇拉維西野豬(學名:Sus celebensis):是偶蹄目、豬科的動物。頭體長80-130釐米,肩高60-70釐米,平均肩寬60釐米,體重40-70千克。圓背略凸,腿相對較短,尾巴很長叢生簇尾。皮毛的顏色通常為灰黑色或黑色,鼻上有一淺色環紋,毛色較淺的個體背部有一條紋。毛髮黑、紅與黃者皆有,因此整體外觀可為紅棕色或黑色,其腹部幼年時為深色,成熟後則漸轉為白色,另外其面部有三對凸起的疣,雄性更明顯。
生存環境多樣,包括雨林、高山森林、草原與農地等。在野外常成小羣出現,雜食性,主要以植物為食,但也會食用蚯蚓、昆蟲、水生無脊椎動物、鼠類、鳥類、甚至腐肉。原產於印尼蘇拉威西島與部分鄰近島嶼,並已被人為引入小巽他羣島、摩鹿加羣島、帝汶島、錫默盧島與新幾內亞,在這些地方有與歐亞野豬雜交的現象。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拉丁學名
Sus celebensis
別    名
西里伯斯野豬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豬形亞目
豬科
亞    科
豬亞科
豬屬
蘇拉維西野豬
亞    種
3亞種 [2]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3] 
中文名
蘇拉維西野豬
命名者與年代
Müller & Schlegel, 1843
同義學名
Sus timoriensis(Müller, 1840)
外文名
Sulawesi Warty Pig

蘇拉維西野豬物種學史

2007年,有以線粒體DNA分析研究豬屬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發現蘇拉威西島南部與北部的族羣分別形成一個演化支,且在演化樹中與歐亞野豬爪哇野豬和婆羅洲須豬的演化支交錯,顯示蘇拉威西野豬並非單系羣,且兩族羣可能是各自分別進入蘇拉威西島的。2013年,有研究改以全基因組定序分析東南亞各種豬的親緣關係,結果顯示蘇拉威西野豬是單系羣,其姊妹羣為婆羅洲須豬。細胞核DNA與線粒體DNA的分析結果不一致,可能是因後者樣本太小,造成不完全譜系分選而誤判,也可能是因支序分支後彼此間仍有基因流動所致。根據全基因組定序的研究結果,蘇拉威西野豬的起源只有一次,可能是距今160-80萬年前由巽他古陸渡海移入蘇拉威西島的族羣。相較之下,鹿豚進入蘇拉威西的時間比蘇拉威西野豬早許多,可能在距今1300萬年前就已經進入。 [4] 
有學者把帝汶島野化的蘇拉威西野豬族羣稱為帝汶疣豬,並將其視為蘇拉威西野豬的一個亞種Sus celebensis timoriensis,不過也有人將其視為一獨立物種或屬於野豬。另外也有學者把分佈於弗洛勒斯島的霍氏野豬認定為當地野化的蘇拉威西野豬族羣。 [4] 

蘇拉維西野豬形態特徵

蘇拉維西野豬
蘇拉維西野豬(9張)
蘇拉維西野豬雄性比雌性大,頭體長80-130釐米,肩高60-70釐米,平均肩寬60釐米,體重40-70千克。圓背略凸,腿相對較短,尾巴很長叢生簇尾。皮毛的顏色通常為灰黑色或黑色,有時在身體兩側混有紅色或棕色,腹側隨着年齡的增長變淡為乳白色。在頭頂或前額有一簇與眾不同的毛髮,有時是脖子後部有一些黑色粗短的鬃毛,延伸成一條黑色的背部條紋。短臉通常是深色的,有一道突出的黃毛,在眼睛前面包圍着鼻子,每一個臉頰上都有一簇淡鬃毛。兩性都有三對面部疣,但雄性更為明顯,隨着年齡的增長,所有的疣都變大了,直到至少8歲時,這對面部疣才達到最大。耳朵比較小。 [1]  [5] 
小豬出生時,沿着身體的長度有五條深棕色和六條淺的平行條紋,這些條紋在6個月大後就會消失。 [5] 
野豬一生在身體上長有五個深褐色和六個淺水平條紋,大約6個月大後就消失了。成年雄性野豬有三對面部疣,眶前對最大,眶下稍小,下頜疣從一頭毛髮中露出來,表明其位置擴大並最終佔優勢(至少在圈養標本中)。腿比較短,後背短而略凸。尾巴很長,簇狀。成年雄性比母豬大,雄性肩平均70釐米,雌性肩平均60釐米。最近的形態比在蘇拉威西島南部的洞穴中發現的亞化石遺骸還要大。 [4] 

蘇拉維西野豬近種區別

蘇拉威西鹿豚是唯一與蘇拉威西野豬同類的野生豬。與蘇拉威西野豬不同的是,蘇拉威西鹿豚的身體上只有稀疏的毛髮;它們的臉又長又窄,雄性蘇拉威西鹿豚的鼻子頂部長着獨特的獠牙。 [1] 
米沙鄢野豬有一個類似的蒼白的口鼻帶,但往往是蒼白的呈灰色和缺乏突出的疣。與蘇拉威西野豬相比,雄性體型大得多。 [1] 
蘇拉威西鹿豚 蘇拉威西鹿豚
米沙鄢野豬 米沙鄢野豬
蘇拉維西野豬 蘇拉維西野豬

蘇拉維西野豬棲息環境

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羣島的各種生境中,包括雨林、沼澤、開闊的草原和農業地區,從海平面直至海拔約2300米的苔蘚林中也有發現,但蘇拉維西野豬更喜歡山谷。 [5] 

蘇拉維西野豬生活習性

蘇拉維西野豬的雌性家庭活動範圍為500-1000公頃,雄性為1000-2000公頃。作為哺乳動物,它們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和散發的化學氣息的某種組合進行交流。具有社交性。基本的社會單位是以家庭為羣體,其中2-3個家庭羣體組成較大的羣體。除繁殖期間外,雄性主要是單獨活動。據報道,會以肢體攻擊,包括傾斜,推搡和張開嘴巴威脅。 [5] 
主要是晝間覓食者,大部分的進食活動發生在白天,集中在清晨和傍晚。這樣隨着可獲得不同的食物來源,該屬的其他成員會在很長的季節裏在同一覓食區徘徊。沒有關於蘇拉維西野豬所經過的特定距離的信息。該屬的其他成員可以用雜草建造粗製的庇護所或巢穴。這顯然有助於他們保持安靜。該屬的所有成員被認為喜歡泥浴。 [5] 
通常生活在1-6只動物的羣體中,但是這些羣體的社會構成還不完全清楚。 在一個族羣(丹戎佩羅帕野生動物保護區)中,成年蘇拉維西野豬的性別比為1:1.25(n = 25),羣體規模在2-9之間變化,平均5只(n = 16)。 小羣通常由1-3個幼仔,1-2個亞成體和1-3個成體組成。 [4] 
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落果、幼葉和嫩芽為主食,但也食用了無脊椎動物,小脊椎動物和腐肉。 [3-4] 

蘇拉維西野豬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在蘇拉威西島中部、東部和東南部仍然存在。在蘇拉威西島南部和東北部稀少,可能在附近的塞拉亞島滅絕。 它也可能在鄰近的布頓島穆納島、卡貝亞納島(Kabeana)、佩倫島(Peleng)、倫布希島(Lembeh)和東吉亞羣島(Togian Islands)的一些島嶼以生存。 這個物種也被真正馴化並廣泛運輸到其他島嶼,在那裏它經常與歐亞野豬雜交,從而在印度尼西亞引起各種引進的家養和野生豬羣。在弗洛雷斯島、帝汶島、西梅勒魯島、塞拉姆島、布魯島和尼亞斯羣島(Flores, Timor, Simeuleu, Seram, Buru and Nias Islands)都引進了各種國內和野生的豬羣。 在羅蒂島(Roti)和薩武島(Sawu)島上可以看到馴化的蘇拉維西野豬。 [3] 
蘇拉維西野豬分佈圖 蘇拉維西野豬分佈圖

蘇拉維西野豬繁殖方式

繁殖可能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發生,但在2月達到頂峯,大多數仔豬出生在4-5月。雌性築巢,用植物的草、葉和樹枝組成,堆積在兩米深的淺窪處。與大多數有蹄類動物不同,蘇拉維西野豬的成員在其巢中給其後代帶來保護,該後代會保留一段時間。
母豬的發情週期約為21天,在此期間雌性僅接受2-3天的性行為。妊娠期為100-140天。每窩產仔數估計為2-8只,平均為5只,仔豬出生時體重為500-1,500克,並在3-4個月內斷奶。
大多數雌性在約18個月大開始繁殖。雄性雖然能夠在較年輕的年齡繁殖,但通常要等到5歲左右才能與配偶接觸。 [1] 
人類活動大大增加了蘇拉維西野豬的分佈,因為這些野豬在成為當地菜單的一部分時被引入了哈馬黑拉島、弗洛雷斯島(Flores)和帝汶島。 在羅提島(Roti)上,它們被飼養為家畜,但可能與亞歐野豬雜交。 在莫盧卡斯島(Moluccas)、阿魯(Aru)羣島和新幾內亞,它們被稱為巴布亞豬(Papua Pig)。據報道,該物種的仔豬實際上是由土著婦女用自己的母乳餵養的。這些豬半家養,半野生,在晚上受到各自主人不同的鼓聲信號後自願返回定居點。 [5] 

蘇拉維西野豬亞種分化

蘇拉維西野豬(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蘇拉維西野豬指名亞種
Sus celebensis celebensis
Müller & Schlegel, 1843
2
蘇拉維西野豬弗洛雷斯島亞種
Sus celebensis floresianus
Heude, 1899
3
蘇拉維西野豬東帝汶亞種
Sus celebensis timoriensis
Müller & Schlegel, 1845
[2] 

蘇拉維西野豬保護現狀

蘇拉維西野豬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近危(NT)。 [3] 

蘇拉維西野豬種羣現狀

密度範圍從北部半島的一個保護區中的0.4–2.0動物/平方千米到東南半島的兩個保護區中的1.8–19.8和5.1–14.5動物/平方千米,研究發現,在這些保護區的中物種的分佈密度甚至更高。在低地森林,23.5動物/平方千米。這種密度的主要差異是由於與宗教有關的狩獵壓力的變化而造成的,在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的地區,人們不吃豬,其密度高於基督徒占主導地位的地區。然而,由於島際貿易很普遍,尚不清楚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的地區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基督教徒的供應商。另外,在主要為穆斯林的東南半島,蘇拉維西野豬亞種顯然已滅絕,顯然,宗教親和力不足以防止該物種的局部滅絕。 [3] 

蘇拉維西野豬主要威脅

除了網狀蟒蛇以外,蘇拉威西島及其近海島嶼上沒有其他重要的自然捕食者。土地使用和狩獵壓力的變化已導致其先前範圍的縮小。這種豬在其大部分範圍內都沒有受到威脅。但是,森林的大規模砍伐和農業用地的轉變,再加上人口的增長和移民,在某些地方導致其範圍明顯縮小。此外,資源不足以實施狩獵控制,甚至有報道説,即使在指定的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內,生存和/或有組織的商業狩獵仍在繼續。該物種的大量貿易引起了人們對當前收成率可持續性的擔憂。 跨蘇拉威西高速公路的建成可能會增加從該島其他地區向北蘇拉威西島內和進入北蘇拉威西島的野生動植物的進口。從蘇拉威西島東北部和跨蘇拉威西公路路障的市場調查中收集了數據。在研究中指出,“蘇拉威西豬的貿易量如此龐大,令人震驚”。人類居住區的擴大也給野豬種羣帶來了遺傳污染和/或疾病威脅的增加。未來的威脅將包括通過減少成羣結隊的小種羣而喪失該物種的高遺傳多樣性。 [3] 

蘇拉維西野豬主要價值

蘇拉維西野豬特別令人感興趣,因為它是除了已被馴化的歐亞野豬以外的唯一豬種,並且由人類代理廣泛運輸到其原始範圍之外。現有證據表明,它在某些地區仍被當作馴養品保留,但其商業重要性和作為遺傳資源的未來潛力實際上是未知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