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式老酒

鎖定
所謂“蘇式老酒”,指的是原產於江蘇地區、酒精度12度左右、口感較柔和、酒色較淺、透明度較佳、相對傳統型的清爽型半甜黃酒。“蘇式老酒”這一概念,不僅包含了江蘇黃酒的地域特色、產品特色和口味特色,更希望以符合產品本身特性的“温雅柔和”的印象區別於其他派系的黃酒產品、更切合當地的人文氣息、便於消費者理解與接受。
中文名
蘇式老酒
產    地
江蘇地區
度    數
12度左右
特    點
温雅柔和

蘇式老酒發展歷史

振太酒業:為江蘇黃酒之崛起,全力倡導“蘇式老酒”
黃酒產業的興起為黃酒製造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契機,一些地方代表性黃酒在市場競爭中突顯出了優勢。江蘇黃酒的發展與此相比就略顯薄弱、危機逐漸暴露:長期以來,以企業所在地為中心進行的本地化運作未能造就強勢的江蘇黃酒領導品牌;如果繼續維持各自為政的現狀,江蘇老酒很難與浙派、海派老酒的圍剿之勢抗衡。“如何發揮地方特色把江蘇黃酒做大做強、如何振興江蘇黃酒”成了擺在江蘇酒界的一大課題。
無錫市振太酒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宇女士明確指出:江蘇黃酒企業若不團結起來集體對抗外來品牌的挑戰則難逃被逐個消滅的結果。振太酒業結合江蘇黃酒獨特地域文化特徵的重要性,提出了“蘇式老酒”的概念。

蘇式老酒黃酒簡介

蘇式老酒獨特之處

振太希望藉由“蘇式老酒”這個概念,不僅將江蘇黃酒的特徵獨立區別於浙派、海派黃酒、將江蘇老酒的特點鮮明化、為江蘇黃酒開闢出一片新天地,更為江蘇黃酒製造業樹立了一個集體努力的方向:江蘇省內的兄弟企業團結起來、以統一的地方形象和產品標準,對外形成合力,使江蘇黃酒得到真正的振興!
為了早日達成復興江蘇黃酒這個使命,振太做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也得到了業內和行內的支持與響應:目前,振太旗下的黃酒產品已經通過各種形式將“蘇式老酒”的概念進行傳播,消費者不僅可以在產品的外包裝上,也可以在各類廣告中看到“蘇式老酒”的識別形象。
前不久,振太酒業與張家港釀酒有限公司、南通白蒲黃酒有限公司、江蘇丹陽酒廠、蘇州市百花漾釀造有限公司、鎮江恆順酒業有限公司等江蘇省內釀酒企業代表歡聚一堂、共同圍繞“如何振興江蘇黃酒”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會代表都對“蘇式老酒”這一説法表示首肯。

蘇式老酒獎項

經過不斷地摸索,“蘇式老酒”也漸漸得到了一些權威機構的認可:由振太酒業生產的惠泉十年陳榮獲布魯塞爾國際評酒會金獎;惠泉五年陳、蘇優三年陳、錫山特黃榮獲瑞士國際評酒會銀獎;蘇優二年陳、三年陳產品也紛紛榮獲中國黃酒學會推薦產品稱號……無疑是作為對振興江蘇黃酒業的最好鼓勵。
誠如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黃酒學會理事長毛照顯先生所説:江蘇地區有着深厚的黃酒文化底藴、歷史悠久,而且是一個成熟的產銷市場。打造“蘇式老酒”是很好的創意,首先要把地區黃酒生產工藝和獨特風味歸結起來,形成一種特徵,如惠泉黃酒五年陳,它的酒精度在12度左右,入口甘醇留香,其性“温雅柔和”,更容易被蘇南消費者所接受;建議進一步與地區黃酒業作深入研討,為黃酒業開創一個富有地方特色、有明顯規範的黃酒品種和品牌。黃酒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一定要突破框架,這樣才能更加符合現代潮流的需要!

蘇式老酒起源

眾所周知,無錫惠泉酒、紹興加飯酒、丹陽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酒。其中最讓無錫人民引以為豪的莫過於惠泉酒。
無錫惠山多泉水,相傳有九龍十三泉。經唐代陸羽、劉伯芻品評,都以惠山寺石泉水為“天下第二泉”,從而聲名大振。從北宋開始,用二泉水釀造的糯米酒稱為“惠泉酒”,其味清醇,經久不變;在明代,惠泉酒已名聞天下。曾任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的李東陽曾在詩中寫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傳”;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為貢品。江寧織造曹頫、蘇州織造李煦向皇上進貢的物品中,都有“泉酒”(即惠泉酒)。曹雪芹更因此把它寫進了《紅樓夢》。
無錫市振太酒業有限公司,傳承古法、融入現代釀酒工藝,將歷史悠久的惠泉黃酒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從選料到釀造、封存,都極為講究:原料非用金壇上等白糯米不可,這種糯米粒籽圓整,色澤潔白,糯性良好,出酒率高。惠泉酒也因此具有了色如琥珀,鮮豔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飴的特點,在蘇南黃酒中一枝獨秀。作為江蘇省黃酒製造的代表企業之一,無錫振太充分認識到了賦予惠泉黃酒獨特地域文化特徵的重要性,提出了“蘇式老酒”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僅包含了江蘇黃酒的地域特色、產品特色和口味特色,更希望以符合江蘇黃酒本身特性的“温雅柔和”的印象區別於其他派系的黃酒產品、更切合當地的人文氣息。
認識“蘇式老酒”,就要從認識惠泉酒開始。惠泉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型代表,必將與“蘇式老酒”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