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州洋炮局

鎖定
中國近代洋務企業。1863年李鴻章遷任蘇州時將上海洋炮局移至蘇州,更名為“蘇州洋炮局”,1865年底併入江南製造局和金陵製造局。
中文名
蘇州洋炮局
歷史沿革
上海洋炮局、金陵製造局
蘇州洋炮局,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在蘇州設立的小型兵工廠。該局的前身是馬格里和劉佐禹經辦的上海洋炮局。 [1] 
生產成果
設在蘇州納王府的蘇州洋炮局用上了英國的工作母機,擴招了300多名工人。蘇州洋炮局生產的炮彈有12磅、24磅、32磅等數種。12磅以下屬輕炮,多用於野戰,有效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3500米;24磅以上屬重炮,多用於近距離的攻城奪池。蘇州洋炮局生產的短炮類似於今天的迫擊炮,又叫田雞炮,因其形狀如怒吼的青蛙而得名。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四月二十八日,同治皇帝專門派了火器營的護軍參領薩勒哈春等官兵四十八員來到蘇州洋炮局學習參觀。李鴻章親自安排,並專折回復同治皇帝説:“經臣酌派在丁日昌、韓殿甲及洋人(馬)格里等三局分習製造,專折覆奏在案。”
車間設置
蘇州洋炮局中有三個“局”即分為三個車間,分別由丁日昌、韓殿甲及馬格里主持一個車間,生產出了開花炮彈、自來火槍、田雞炮等武器。
地點考證
根據史料記載,蘇州洋炮局設立在曾經的太平天國納王府中,但納王府到底在哪裏,實在難以考證。幸而,因參與編寫《蘇州市志》而查閲了大量資料的陸啓東,在蘇州博物館所藏的《桃塢名勝記》裏找到了依據。這部手稿的第八卷提到,太平天國納王府就在單家橋,後為牙釐局。“此後牙釐局又變成了江蘇高等審判廳、檢察廳、蘇州地方審判廳、檢察廳、吳縣地方法院、吳縣地方檢察處,解放後變成第三監獄分監和第二輕工技校校舍”,陸啓東説,直到1970年,這裏才變為蘇州電扇廠,也就是後來的長城電扇股份有限公司。只是,《桃塢名勝記》的記載是否可靠?陸啓東和蘇州文史專家張英霖都認為:當然可靠。理由是,這部著作的編撰者謝家福(1847-1897年)就住在桃花塢,而且親身經歷過太平天國戰爭,他家的房子也曾成為太平天國的勸王府。因此,這段記載應該是可靠的。 [2] 
歷史結局
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年底,丁日昌和韓殿甲主持的兩個車間遷到了上海,併入了江南製造局,馬格里的車間連同阿思本艦隊上的機器搬到了江寧,併入了金陵槍炮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