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尼舞

鎖定
蘇尼舞是彝族在祭祀時所跳的舞蹈,漢族稱為皮鼓舞。
中文名
蘇尼舞
類    型
舞蹈
源    於
彝族
分佈區
涼山州布拖縣

蘇尼舞背景介紹

蘇尼是我國彝族的一種神職稱呼,而蘇尼舞則是蘇尼在作法事時的一種舞蹈演變,現在已經被涼山州布拖縣文化館申請為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在涼山彝族地區,“蘇尼”是與畢摩相提並論的彝族民間神職人員的稱號,一般將男性巫師稱作“蘇尼”,女性巫師謂之為“嫫尼”,兩者也統稱為“蘇尼”。彝族先民尚鬼,且相信萬物有靈,在他們的意識深處,認為除這個人類生產生活的世界外,還有一個也是這個世界但是憑肉眼所不能目睹的世界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神鬼怪靈,於是產生了巫神文化,巫神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後,分化為巫祭兩大類型,其中祭類成了畢摩,巫類則演變為蘇尼。蘇尼可以判定為是巫神文化時代的原始歌舞藝術,伴隨歷史的變遷,而逐漸演變為民間驅鬼治病的巫師,成為溝通人與神之間的“使者”,成了驅魔捉鬼、招魂引魄、占卜預言的“能手”。蘇尼巫術文化是涼山彝族原始宗教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蘇尼”、“莫尼”在作法事時,左手持鼓,右手握鼓槌,先盤座於火塘旁,借“阿薩”(鬼魂)附體,以“阿薩”附體的身份擊鼓、誦詞,雙目微閉,抖動全身。其後從地上起身至堂屋中央狂呼亂跳,轉圈。彝族蘇尼巫術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的積澱物,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它深深紮根於本民族的土壤,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成份,並盛行於現代生活中。就是是現在,一些地方仍然相信蘇尼的力量。不過在許多場合,蘇尼的羊皮鼓舞也參與到許多的旅遊歡慶活動中了。 [1] 

蘇尼舞傳承保護

2022年2月,彝族蘇尼舞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