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冰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委原主任)

鎖定
蘇冰(1915年6月4日-2020年4月5日),女,回族,原名馬日攵,原籍河南省新野縣。1938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蘇冰同志解放後曾任寧夏婦女聯合會主任、黨組書記,自治區民委主任等職。 [1] 
2020年4月5日上午5時,原自治區民委主任蘇冰同志因病於銀川逝世,享年104歲。 [1-2] 
中文名
蘇冰
別    名
馬日攵(原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15年6月4日
逝世日期
2020年4月5日
原    籍
河南省新野縣

蘇冰人物生平

蘇冰先後在陝北公學、中央黨校、延安女子大學學習。
曾在中共西北局統戰部、中央民族學院工作,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工作。
歷任自治區婦聯主任、黨組書記,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民委主任、黨組書記等職務。
1983年12月離休。 [2] 

蘇冰人物榮譽

曾榮獲國家“三八紅旗手”、寧夏“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1] 

蘇冰人物故事

蘇冰自幼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後,在母親的支持下,就讀於開封公費師範學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逼近開封,開封女師南遷。但蘇冰沒有隨學校南遷,而是奔向了嚮往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
蘇冰和同學先從開封坐火車到山西臨汾,參加了八路軍組織的青訓班,之後來到西安踏上了去聖地延安的征途。第一天,蘇冰一行4人從西安步行90里路到三原。“天黑了我們才到三原,我全身疼痛,好像散了架似的。第二天接着走就更加難受了,跌跌撞撞咬着牙走了80多里路,這是最艱難的一天。第三天,起牀後覺得身上突然有勁了,後來就越來越能走了。從此,我有了一條經驗:在最艱難的時候只要熬過來就走出了困境,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接近勝利的時候,只要咬咬牙挺過來,就經受了一次可貴的鍛鍊。走路如此,其他事情也如此。”
1938年4月,經過4天的長途跋涉,蘇冰和同伴終於投身聖地延安的懷抱。 [3] 
1958年,蘇冰和丈夫霍流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員,來到寧夏工作,當時劉格平是籌備委員會主任,馬玉槐任副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後,蘇冰擔任了自治區婦聯主任、黨組書記。她積極向黨委和政府建議,爭取婦女能夠參政議政,並明確提出希望:公社有女社長,生產隊有女隊長。她的建議當即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
蘇冰生前回憶説,自治區成立的時候,曾任命了一位高級法院的女院長,吳忠市也有一位法院的女院長,繼而又任命了兩位女性自治區副主席。女幹部的努力工作,得到黨和人民的好評,當時還在國外引起了反響。
改革開放後,寧夏民委成立,蘇冰擔任寧夏民委主任、黨組書記。為發展民族教育,寧夏民委想創辦一所民族公學,後來在國家民委等部委的支持下,在銀川創辦了西北第二民族學院。蘇老説,當時很多省市都在爭取這所學校的校址,經過寧夏民委的積極努力和爭取,國家民委將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的校址定在了寧夏。作為國家民委直屬的唯一一所設在民族自治區的民族高等院校,自1984年建院以來,面向陝西、青海、新疆、西藏、寧夏、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廣東、內蒙古、重慶等29個省(區、市)招收了32個民族的學生,為西部地區培養出了大批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如今,這所學校規模越來越大,成為我國西部民族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1] 
蘇冰離休後,從1995年開始長期居住在北京。此後她和長子吳蒙爾一起共同編輯出版了光盤版《寧夏巾幗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