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蘆鵐新疆亞種

鎖定
蘆鵐新疆亞種(學名:Emberiza schoeniclus pyrrhulina)屬小型鳴禽,是蘆鵐的亞種之一。體形最大;嘴粗厚有很明顯的弓曲,下嘴較寬,羽色最淡,具淡黃色彩。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外側尾羽有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羣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一般主食植物種子。主要分佈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至哈薩克斯坦塔什干一帶及蒙古西北部,中國新疆西部。
拉丁學名
Emberiza schoeniclus pyrrhulin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鵐科
鵐屬
蘆鵐
亞    種
蘆鵐新疆亞種
外文名
Common Reed Bunting
中文學名
蘆鵐新疆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
Swinhoe, 1876

蘆鵐新疆亞種生活習性

蘆鵐新疆亞種屬於開闊地區鳥類,一般棲息於湖沼沿岸低地的草叢和灌叢,也見於山區,但不到高山森林中。除繁殖期成對外,多結羣生活,遷徙時結合成10一20只的小羣、在越冬地區更分為小羣或單獨活動。性頗活潑,常飛翔於低樹、柳叢之間,時而追逐,時而隱藏。性又怯疑,一見有人即刻隱匿於植物叢下部。受驚時飛翔極快,多作短距離飛行;活動時伴隨着鳴叫,叫聲頗似葦鵐,但聲較粗也不響亮。
雜食性,食物為葦實、草子和植物碎片,各種昆蟲及其幼蟲。 [2] 

蘆鵐新疆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至哈薩克斯坦塔什干一帶及蒙古西北部,中國新疆西部喀什、莎車、東至哈密(繁殖鳥),黃河上游,甘肅西北部弱水(冬候鳥)。 [3] 

蘆鵐新疆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7月。巢築於沼澤草叢或水柳上。每窩產卵4—5枚。卵底色從橄欖灰到紫土色,上具多數分散的暗紫褐色點斑和曲紋,以鈍端較多。雌鳥孵卵。 [2] 

蘆鵐新疆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低危(LC)。 [4] 

蘆鵐新疆亞種外形特徵

蘆鵐新疆亞種體型是蘆鵐亞種中最大的一種,體長16 cm,翼展25 cm,體重25 g 。具顯著的白色下髭紋。繁殖期雄鳥似葦鵐但上體多棕色。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頭部的黑色多褪去,頭頂及耳羽具雜斑,眉線皮黃。與葦鵐的區別還在於小覆羽棕色而非灰色,且上嘴圓凸形。該亞種雄性成鳥嘴粗厚有很明顯的弓曲,下嘴較寬,羽色最淡,具淡黃色彩。雌性成鳥色澤差淡,嘴如雄鳥。虹膜褐色;嘴黑褐,下嘴色淺;腳肉褐色。 [1] 
蘆鵐新疆亞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