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藪羚

鎖定
藪羚(學名:Tragelaphus scriptus):體長100-125釐米,肩高90釐米,重量45-80千克。雄性略大。主要呈棕紅色或黃褐色。它們有明顯的垂直斑紋,雄性具螺旋形長角。共有11個亞種,皮毛和臉部的白色條紋和斑點具有不同的圖案,這取決於分佈地理不同的亞種。
藪羚是非洲羚羊社交性最低的動物。經常單獨出現,雖然有時會發現一小羣雌性和它們的幼羚。是植食性物種。吃草類和大量植物的葉子、樹枝和花朵。藪羚分佈於塞內加爾及毛里塔尼亞南部,橫跨薩赫勒,東至埃塞俄比亞及厄立特里亞,南至安哥拉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部。它們棲息在長有林木的大草原、中非共和國、加蓬、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的雨林地區、巴門達高原(Bamenda Highlands)及喀麥隆火山的山區森林、及埃塞俄比亞低地及厄立特里亞的半乾旱地區。它們並深入剛果盆地的雨林。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1] 
中文學名
藪羚
拉丁學名
Tragelaphus scriptus
別    稱
灌叢林羚、叢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牛亞科
藪羚族
藪羚屬
Tragelaphus scriptus
亞    種
10亞種 [2] 
命名者與年代
Pallas, 1766
英文名稱
Bushbuck

藪羚形態特徵

藪羚
藪羚(15張)
雄性藪羚體型比雌性大,體重40-80千克,肩高70-100釐米;雌性體重約25-60公斤,肩高65-85釐米。只有雄性有角,角長25-55釐米,幾乎是直的,通常只螺旋一次,相互平行。皮毛的顏色從深褐色、栗色到淡褐色。雌性的皮毛通常比雄性淺。兩性都有白斑和條紋。上有多達7種白色條紋和斑點的不同圖案,這取決於分佈地理不同的亞種。臉頰有1-2個白色斑點,眼角處有白色條紋,還有一個白色的口吻。 濃密的尾巴底面是白色的。 [3-4] 

藪羚棲息環境

藪羚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開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和山地森林,叢林和茂密的林區。只要有足夠的植被掩蔽,幾乎不管海拔高度或乾旱程度如何,該物種都可以廣泛分佈和生存。生活在森林邊緣或與河流和溪流相連的開滿鮮花的草地上。 [4] 

藪羚生活習性

藪羚是非洲羚羊社交性最低的動物。經常單獨出現,雖然有時會發現一小羣雌性和它們的幼羚。藪羚不是領地性的物種,除了在發情期對雌性的爭奪交配權之外,彼此之間沒有攻擊性,所以在牧草豐富的棲息地,可能會聚集25只左右的小羣共同進食。因此,傳統上將它們定義為“獨居”是有點誤導。 [4] 
獨居,清晨和夜間覓食。這些羚羊主要是夜行性的,儘管它們也可能在黃昏或黎明時活躍。白天隱藏是為了躲避密集的掠食者(其中幾乎包括所有的食肉動物),夜晚回到族羣生活灌木叢,在更加開放的地方進食。通常活動在河流附近灌木類型叢生和有高草樹木覆蓋的地方。晚上出來到更開闊的地方覓食,但絕不會冒險遠離某種類型的地區。藪羚的跳躍能力很強,可以輕鬆的跨躍2米高的柵欄,游泳能力也非常強。 [4] 
藪羚是植食性物種。吃草類和大量植物的葉子、樹枝和花朵。飢餓時會吃各種各樣的植物物種,但在可能的情況下,會有一定的選擇性,喜歡鬆軟的爬藤類植物和香腸樹。偶爾也會吃新鮮的草。 [3] 

藪羚分佈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可能滅絕:萊索托 [5] 
藪羚分佈圖 藪羚分佈圖

藪羚繁殖方式

藪羚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和繁殖,小羚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出生,但在乾旱地區,雨季出生率出現高峯。 妊娠期僅需180天,雌羚每年可產一隻以上的小羚。小羚出生時體重約4千克 。在4個月大以前沒有跟隨它的母親進入覓食草場。此時,它仍然隱藏在濃密的叢林中,其母親會定期回來對它護理。一年後性成熟,但雄性的犄角要在3歲時才達到成羚的長度。 [4] 

藪羚亞種分化


  藪羚(10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藪羚尼羅河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borHeuglin, 1877
2藪羚阿比西尼亞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deculaRüppell, 1835
3藪羚德拉米爾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delamereiPocock, 1900
4藪羚東部沿海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fasciatusPocock, 1900
5藪羚喀麥隆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knutsoniLönnberg, 1905
6藪羚梅尼利克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menelikiNeumann, 1902
7藪羚博茨瓦納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ornatusPocock, 1900
8藪羚林波波河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roualeyniGordon-Cumming, 1850
9藪羚指名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scriptusPallas, 1766
10藪羚南部亞種Tragelaphus scriptus sylvaticusSparrman, 1780
[2] 

藪羚種羣現狀

藪羚的生存涉及許多問題。 也許最嚴重的是,它們的數量在人類養殖牛場的附近的地區受到控制。由於藪羚居住在與河流相近的樹林和灌木叢中,它們經常被舌蠅叮咬,這些昆蟲可能會導致納加納(昏睡病)並感染牛羣。在松樹林地區通過啃幼樹的頂部造成損害,導致杜松樹過度分枝。另外,藪羚經常光顧在城鎮郊區人類社區,在這些地區它們會損壞人們的花園。 [5] 
這個物種沒有特殊的保護措施。 它們能夠比其他許多物種更容易地與人類共存,並且在某些地區它們被認為是有害生物,人們對它們的數量進行控制。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5] 

藪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