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藝術理論教程

鎖定
《藝術理論教程》是2004年10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同道
書    名
藝術理論教程
作    者
張同道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10月1日
頁    數
18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3045426,7303045422
叢書名
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
版    次
2

藝術理論教程內容簡介

20世紀藝術樣式中發展最快的,大約要數剛剛誕生的電影和電視,即人們通常所説的影視藝術。與影視藝術迅猛發展相適應,影視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正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為影視專業教學設計的一套系統教材。
藝術陪伴人類度過最初的荒蠻歲月,成為人類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棲所。它是人們美的理想的凝聚與自由的象徵。藝術屬於大眾,屬於社會的每一個人。藝術來自於民間,也生長在民間,它的最高使命在於為大眾服役。
影視藝術是最年輕的藝術樣式,它憑藉現代科學技術成為傳播最廣泛的一種現代藝術媒介。沒有電的發明,沒有光波、聲波技術的發展,影視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同時,影視藝術也是現代工業的產物,它的發展離不開工業體制的運轉。因此,它是一種不同於任何古老藝術樣式的新型藝術。學習影視藝術,必須從它的本性出發,瞭解其基本特徵,掌握其基本規律,這樣才可能真正認識影視藝術,從事影視藝術研究、教學和創作。
電影電視是科技和工業的產物;但是,影視藝術的生成過程卻不僅僅是現代科技發展的歷史,也是人類藝術發展積累的結晶。中國古代就有燈影、皮影、木偶戲等藝術樣式,反映了人們對活動影像的追求願望。中國古典戲劇、詩詞、繪畫等藝術作品也常常運用特寫、遠景、中景等畫面和畫面組接的技巧,這為影視藝術誕生和發展提供了美學的啓示。當然,限於社會形態和科技水平,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封建社會不可能產生影視藝術。 [1] 

藝術理論教程作者簡介

姓名:張同道
職務: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作:《藝術理論教程》、《探險的風旗》、《電視看客:調查中國電視受眾》、《媒介春秋:中國電視觀察》、《時尚拼貼:解析中國電視欄目》等
簡介:
張同道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紀錄電影、電視傳播與受眾調查,曾主持大型受眾調查5項,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藝術科學課題與教育部、北京市課題4項:電視欄目文化研究、電視受眾收視模式與收視行為研究、中國電視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世界紀錄片大師研究等。
曾於1999年獲安徽圖書獎、2000年獲第7屆霍英東青年基金獎。
業餘從事電視紀錄片創作,主要作品有《沙湖畫人》(1999年)、《居委會》(2000年,入選第14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電影節)、《經典紀錄》(16集,2002年)。 [1] 

藝術理論教程圖書目錄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藝術的發生與發展
第一節 藝術的發生
第二節 史前藝術
第三節 藝術發展規律
第四節 藝術分類及藝術樣式
第二章 藝術作品
第一節 藝術作品的構成
第二節 藝術作品的層次
第三節 典型與意境
第三章 藝術創作
第一節 藝術創作過程
第二節 藝術創作心理
第三節 藝術情感與藝術想象
第四章 藝術家
第一節 藝術家的身份
第二節 藝術家的素質
第三節 藝術家的修養
第四節 藝術家的創造精神
第五章 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第一節 藝術風格
第二節 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第六章 藝術接受
第一節 藝術鑑賞
第二節 藝術批評
第七章 藝術的本質
第一節 什麼是藝術
第二節 藝術的本質
第三節 中國古典藝術質論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藝術本質論
第八章 藝術功能與藝術教育
第一節 藝術功能
第二節 藝術教育
圖錄
參考書目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