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黨蔘

鎖定
藏黨蔘,又名長花黨蔘Codonopsis thalictrifolia Wall. var. mollis (Chipp.) L. T. Shen,本變種為唐松草黨蔘的變種。
與原變種區別為本變種植株較強壯;葉片較大,長6毫米以上;花冠較長,長3-4.8釐米。但是兩變種之間呈一連續變異。
產我國西藏南部及中部。錫金及尼泊爾等也有分佈。生於海拔3600-4600米的山地草坡及灌叢中。
外文名
HERBA CODONOPSIS MOLLIS
別    名
藏黨蔘
中文學名
長花黨蔘(變種)
拉丁學名
Codonopsis thalictrifolia Wall. var. mollis (Chipp.) L. T. She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桔梗目 Campanulales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亞    科
桔梗亞科 Campanuloideae
桔梗族 WAHLENBERGIEAE
黨蔘屬 Codonopsis
長花黨蔘(變種)
分佈區域
產我國西藏南部及中部。錫金及尼泊爾等也有分佈。
標準編號
WS3-BC-0128-95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長花黨蔘Codonopsis mollis Chipp.的全草。7~9月採集,除盡雜質泥沙,切段,曬乾。
書頁號
C1-130
藏藥名
魯堆多吉
炮    製
除去雜質。
性    味
苦、辛、澀,涼。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蟲蛀

藏黨蔘形態特徵

藏黨蔘
藏黨蔘(5張)
與原變種區別為本變種植株較強壯;葉片較大,長6毫米以上;花冠較長,長3-4.8釐米。但是兩變種之間呈一連續變異。 [1] 

藏黨蔘生長環境

長花黨蔘 長花黨蔘 [1]
藏黨蔘生長在海拔3600-4600米的山地草坡及灌叢中。模式標本採自西藏拉薩。 [1] 

藏黨蔘分佈範圍

藏黨蔘原產於我國西藏南部及中部。錫金及尼泊爾等也有分佈。

藏黨蔘醫藥信息

藏黨蔘形狀及鑑別

藏黨蔘形狀 藏黨蔘形狀
【性狀】 本品根呈圓錐形或略近於紡錘形,長約10~20cm,直徑0.5~2cm;表面灰褐色,有稀疏皮孔;斷面黃白色,不平整。莖圓柱形,略彎曲,直徑1~3mm;表面黃綠色或暗紫色,有稀疏縱溝縱皺,疏生白色短毛;質輕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綠色;髓部海綿狀或中空。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卵狀心形,闊卵形或卵形,近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灰綠色,兩面密被白色短毛。花多破碎,花萼裂片5,長約4mm,有疏毛,花冠藍紫色。氣微,味淡。
藏黨蔘 藏黨蔘
藏黨蔘 藏黨蔘
【鑑別】 (1)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組成,部分已脱落,栓內層3~4列細胞,微木化。外韌型維管束,韌皮部寬廣,薄壁組織中散在成環的乳管羣,內含棕黃色塊狀分泌物,韌皮射線呈放射狀,外側常有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射線相間排列呈放射狀。薄壁細胞內偶見澱粉粒。 (2)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胞壁切向增厚。皮層細胞較疏鬆,內含葉素粒及少量的澱粉粒。內皮層凱氏帶明顯。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為數層壓縮薄壁細胞,木質部纖維連成環,少數髓部薄壁細胞可見壁孔,粗莖髓部多中空。 (3)葉橫切面;上下表皮1列類圓形的細胞,外壁角質增厚,可見多數粗大的單細胞非腺毛,外壁平滑,角質化;上、下表皮內有一列厚角細胞;葉肉柵欄細胞1列,海綿細胞約7列;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導管2~5個,呈放射狀排列,韌皮部細胞皺縮,可見5~9個圓形乳管,內含棕黃色乳汁塊。 (4)粉末類綠色。單細胞非腺毛多已折斷。導管多螺紋,亦見環紋及具緣紋孔,直徑8~20μm。花粉粒圓球形,直徑38~50μm,表面可見疣狀突起。氣孔不定式,副衞細胞4~5個。

藏黨蔘使用

植物形態
植物形態(2張)
【功能與主治】 幹黃水,消腫。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瘡癤痛腫,麻風病。
【用法與用量】 3~5g。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