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藏獐牙菜

鎖定
藏獐牙菜(Swertia racemosa (Wall. ex Griseb.) C. B. Clarke),為龍膽科獐牙菜屬下的一個植物種。一年生草本,高8-35釐米。莖直立,深紫色,近圓形,光滑,具條稜,從基部起分枝。
中文名
藏獐牙菜
拉丁學名
Swertia racemosa (Wall. ex Griseb.) C. B. Clarke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龍膽科
獐牙菜屬
藏獐牙菜
分佈區域
中國西藏及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

藏獐牙菜形態特徵

藏獐牙菜線稿圖 藏獐牙菜線稿圖 [3]
一年生草本,高8-35釐米。莖直立,深紫色,近圓形,光滑,具條稜,從基部起分枝。葉無柄,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釐米,寬0.35-1.6釐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先端急尖,基部耳形,半抱莖,邊緣通常密生短睫毛,上面光滑,下面幼時具糙伏毛,老時禿淨,葉脈1-3條,細而明顯。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組成圓錐狀復聚傘花序;花梗深紫色,不整齊,長至10毫米,光滑;花5數;花萼筒鍾狀,長3-3.5毫米,外面密被糙伏毛,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常不整齊,3個大,長於花冠,長7-11毫米,2個小,短於花冠,長5-7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短睫毛,背面光滑,中脈細而明顯;花冠淺藍色或淡藍紫色,鐘形,一般長10-12毫米,上部外面密被糙伏毛,其餘光滑。冠筒長2.5-3毫米,裂片卵狀橢圓形,長6-7.5毫米,先端急尖,有短小尖頭,邊緣密生短睫毛,腺窩5個,着生於冠筒下部中央,與裂片對生,囊狀,先端具短流蘇;雄蕊着生於冠筒基部,與裂片互生,整齊,花絲下部白色,上部藍色,扁平,線狀鑽形,長4.5-5.5毫米,基部連合成極短的筒,花葯藍色,矩圓形,長1-1.2毫米;子房無柄,卵狀披針形,長4-4.5毫米,先端漸尖,與花柱無明顯界限,花柱長1.5-2毫米,柱頭小,2裂。蒴果無柄,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種子黃、褐色,矩圓形,長1-1.2毫米,表面近光滑。花果期8-9月。 [1] 

藏獐牙菜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0-4400米的山坡草叢或灌叢中。

藏獐牙菜分佈範圍

產自於我國西藏東南部。尼泊爾(模式標本產地)、印度北部、錫金、不丹也有分佈。 [1] 

藏獐牙菜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帕蒂(baltig):用於黃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膽囊炎。

藏獐牙菜本種提示

Marquand(1929)在完全不瞭解Swertia racemosa (Griseb.) C. B. Clarke 的情況下,依據Swertia codonopsidoides Burk. ined. 發表了單種的新屬Kingdon-wardia codono-psidoides Marq.,並認為他的新屬的地位介於Gentiana和Swertia之間,與前者的區別是花冠具流蘇狀的腺窩,與後者的不同是花萼筒及花冠筒明顯,花萼裂片三角形。H. Smith.(1970)對此作了訂正,將那個新屬及新種併入本種,而歸於獐牙菜屬中。近年來,我們也鑑定了很多的採自尼泊爾、錫金、不丹及我國西藏東南部的標本,其結果與H. Smith的研究一致,因此贊成他的作法。但必須指出Marquand對他的新屬.及新種的描述是不完全正確的。他描述的花冠為1/4淺裂,但在圖中,花冠與裂片等長。H. Smith曾測量過同號模式的花,花冠裂片稍長於冠筒。根據我們的觀察,花冠裂片也是稍長於或明顯的長於冠筒;花萼裂片三角形至披針形,整齊或否,有毛或近光滑等,這些特徵均有變化。Mar-quand過分地強調了花有明顯的冠筒及萼筒這一性狀,並以此為理由而建立新屬是不妥當的。但是本種所具有的花有明顯的冠筒及萼筒,花絲基部擴大,並連合成短筒等特徵,在獐牙菜屬中還是比較特殊的。花絲基部擴大,並連合成短筒的性狀與寬絲組Sect. Platy-nema相近,但花柱短,不成絲狀,腺窩囊狀有流蘇等又與多枝組Sect. Ophelia一致。為此,我們認為將Kingdoia-wardia改為一個組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它與上述兩組處於同級水平,即表示它們的親緣相近,又説明它們是沿着不同方向發展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