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血人種

鎖定
藍血人種被認為是一種渾身呈藍色的稀有人種,又可稱作藍血人或藍色人。其存在是一種病理的狀態,因此,增添一個藍色人種的説法似乎不通。 [1] 
中文名
藍血人種
外文名
Blue race
別    名
藍血人或藍色人

藍血人種藍血人種的爭論

藍血人的存在是一種病理的狀態,是因為他們的血液裏缺少了某種東西而導致了血液的變化。至於缺少什麼,也存在爭議。有的説是因為高山缺氧,有的説是血液缺鐵而富含銅,因而造成了他們的藍色。雖然造成皮膚呈藍色的原因沒有得到統一,但是認同它為病理性的觀點卻似乎一致。因此,增添一個藍色人種的説法似乎不通。 [1] 

藍血人種銀質沉澱症

Paul Karason
Paul Karason(2張)
卡拉森(Paul Karason)是一名美國人,原本膚色跟一般人無異,但15年前為了治療臉上頑劣的皮膚炎藍,他自行長期服用宣稱能治百病的膠質銀(colloidal silver),時間長達10年。結果導致他的皮膚變成灰藍色,被稱為“藍人”。他後來也説,由於外表異於常人,讓他漸漸不喜歡外出,只有在去銀行或買煙時才出門。
卡拉森原本藉藉無名,直至2008年他在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視節目上亮相,談論他的“銀質沉澱症”(Argyria)後,才成為全美知名人物。
據瞭解,長期使用膠質銀可能造成“銀質沉澱症”:銀粒子沉澱在內臟器官或皮膚,讓膚色變藍。美國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署記載,“銀質沉澱症”屬於外貌問題,不損及健康。 [2] 

藍血人種基因缺陷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兩百年前的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 Mountains)中,曾有一羣擁有“藍皮臉”的家族,科學家表示,由於隱性基因的遺傳,再加上不斷地近親通婚,基因的單純化使得該地民眾在當時皮膚呈色的特殊現象。
當學者一開始公佈這張照片時,外界起初還認為是有人故意惡搞,質疑是經過電腦技術的合成,製作成這種類似電影《阿凡達》裏同於納美人的樣貌,然而,經過現代科學鑑定,證明這張照片沒有作假。
據報導,美國這一“藍色家族”源自於祖先福格特(Fugate),在19世紀初,白皙的美國女人伊麗莎白·史密斯(Elizabeth Smith)嫁給了一個名叫馬丁·福格特(Martin Fugate的法國孤兒,他們生下的7個孩子,其中有4個都擁有藍色皮膚。隨後,福格特家族又與臨近村民通婚數代,這一奇怪的現象便在福格特家族中傳承開來。
直至1958年,世界才首次發現福格特家族,由於當時福格特家族一名男性成員盧克·康布斯(Luke Combs),送自己的妻子前往肯塔基州大學醫學院就診,沒想到一進到醫院,反而成為醫生們中討論的焦點,據聞,當時有人形容康布斯的膚色非常藍,就像夏日的湖水一般。
醫師表示,這種藍皮膚的人因擁有“met-H基因,導致人體血液攜氧能力降低,因血液顏色比正常人深很多,才會使皮膚呈現藍色。但基本上,這種“藍皮人”都沒特殊疾病,他們都是健康的正常人。
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基因類型進入了福格特家族,新生嬰兒呈現“藍皮膚”的情況已大幅減少,福格特家族長期生活的地方也早已不再人跡罕至。護士露絲·彭德格拉斯(Ruth Pendergrass)表示,儘管這種基因依然存在,但就統計數據上看,其比例已經無關緊要了。 [3-4] 

藍血人種人種的劃分

1684年,法國內科醫師伯爾尼埃(Francios Bernier)將全人類分為4個人種,即歐洲人、遠東人、黑人和拉普人。
到了18世紀,1735年,瑞典生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出版了《自然系統》一書,依據膚色和地理分佈的不同,將人類劃分為四個亞種(Sub-species),俗稱“四大人種”:亞洲的黃色人種,歐洲的白色人種,非洲的黑色人種,美洲的紅色人種
1781年德國解剖學家布魯門巴赫(Johann F.Blumenbach)根據顱骨測量研究結果,作出了更為系統的劃分法,將全人類劃分為五大人種:白種、高加索人種(Caucasian),黃種、蒙古人種(Mongolian),棕種、馬來亞人種(Malayian),黑種、埃塞俄比亞人種(Ethiopian)和紅種、阿美利加人種(American)。
到了19世紀,1870年,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提出新的分類法,將人類分為四大人種:尼格羅人種(Negroid)、澳大利亞人種(Austrloid)、蒙古人種(Mongoloid)和高加索人種(Caucasaid或Xan-thochroid)。同一個時期前後,還有法國學者布豐提出的六分法,日本學者橫山又次郎提出的八分法,布羅卡、居維葉和哈頓等人提出的三分法等。
到了20世紀,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胡頓(E.A.Hooton)提出一種系統分類法。他認為全人類可以在第一個層次上分成三大人種,尼格羅人種、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每個大人種下面包括幾個分支,分支下面又包括幾個地區性的人種類型。 [1]  [5] 

藍血人種白色人種

白色人種也稱歐羅巴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54%。白種人多生活在較為寒冷的地區。這個地區太陽斜射,光線和紫外線都較弱,所以白種人皮膚內黑色素含量低,為白紅色到深棕色;毛髮多而軟,表現為波狀金髮或棕發;體毛稠密可防寒;眼睛發藍,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較長,可使冷空氣較緩慢地進人肺部。白種人的分佈以歐洲為中心,在美洲、澳大利亞、東方的印度以及西亞的許多國家都有白種人生活。白種人又分為雅利安語族(日耳曼、拉丁、斯拉夫各族以及東方的印度族)、含族(分佈於非洲北部以及東北部)和閃族(分佈於西亞、阿拉伯及非洲東北部)三部分。

藍血人種黃色人種

黃色人種也稱蒙古利亞人種,是世界上第二大人種,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37%,其中一半是中國人。黃色人種的皮膚是淡黃到棕色,體毛少,毛髮直而黑;眼睛棕色,臉寬平,寬額;鼻子為中等高度。黃種人的分佈以亞洲為中心,擴散到周圍各島,並遠至北美的印第安人。黃種人又可分為蒙古人種(北蒙古人種以蒙古人為代表,中蒙古人種以中國人、朝鮮人為代表,南蒙古人種以緬甸人、泰國人為代表)、印度尼西亞人種、印第安人種等等。歐洲的馬札爾人、匈牙利人、芬蘭人也屬黃色人種。

藍血人種黑色人種

黑色人種也稱尼格羅人種,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8.5%。黑種人多生活在熱帶赤道地區。這個地區太陽直射時間長,氣温高,紫外線強,所以黑種人皮膚內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為黑色到黑棕色,毛髮細而短,表現為捲曲形或波形黑髮,頭髮空隙中充滿空氣,形成一個隔熱層,起着保護頭部的作用。體毛特少;眼睛棕色,鼻子低而寬,鼻孔通道,短便於散熱;頭型長;唇厚。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