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尾石龍子

鎖定
藍尾石龍子(學名:Eumeces elegans)是石龍子科、石龍子屬動物,俗稱四腳蛇、油蛇子等。小型石龍子,體色底色為黑色,並從吻端到尾巴的基部綴有金色的長條紋,長尾巴則為鮮豔而顯眼的藍綠色或鐵青色。性成熟個體體色的兩性差異顯著,成年雄性體長、頭長和頭寬顯著大於成年雌性。 [2] 
藍尾石龍子在中國分佈於河南、四川、雲南、重慶、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江蘇、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台灣、香港等地。琉球羣島、越南也有分佈。棲息於長江以南的低山山林及山間道旁的石塊下,喜在乾燥而温度較高的陽坡活動,但在茂密的草叢或平原地區比較少見。性活潑。3月下旬或4月初出蟄。卵生。 [2]  [6-7] 
藍尾石龍子捕食的昆蟲絕大多數都是害蟲,因此對農林業有益。可入藥,有解毒散結等功效;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年)》。 [2-3]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中文名
藍尾石龍子
拉丁學名
Eumeces elegans
別    名
草龍、四腳蛇、油蛇子、藍尾四腳蛇
同義學名
Plestiodon elegans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石龍子科
石龍子屬
藍尾石龍子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蜥蜴亞目
亞    種
0 [8] 
命名者及年代
(Boulenger,1887)
保護級別
三有保護動物

藍尾石龍子形態特徵

藍尾石龍子圖集
藍尾石龍子圖集(6張)
雄性頭體長68~83毫米,尾長84~107毫米,雌性頭體長57~76毫米,尾長89~104毫米。吻高,吻端鈍圓,吻長與眼間距幾乎相等。上鼻鱗一對,中等大小,在吻鱗之後彼此相切。鼻孔位於單極鼻鱗的前部,無後鼻鱗。前頦鱗一對,左右不相切。額鼻鱗寬大,與額鱗和頰鱗相接。額鱗大,其長度大於額頂鱗與間頂鱗之和,左右頂鱗為間頂鱗所隔開。頰鱗2枚,上睫鱗6枚,前部鱗大於後部鱗。眶上鱗4枚,第二枚最大。眶前鱗1枚,較小。眶後鱗2枚。眶前下鱗2枚,眶後下鱗4枚。顳鱗1+2,上唇鱗7枚,下唇鱗7枚;頦鱗顯著大於吻鱗;後頦鱗1枚;頜片3對;鼓膜深陷,耳孔卵圓形,周圍有約20枚,前緣有2-3枚瓣突,體鱗平滑,覆瓦狀排列,體背中段鱗稍大於側鱗,環體中段鱗26行,肛前鱗8枚,中間一段特別大。肛後鱗起稜。肛部兩側各有一稜鱗。尾腹面正中一行鱗橫向擴大,104~109枚。股部後方有一簇不規則排列的大鱗。 [2] 
生活時雄性個體背面棕黑色,有5條黃色縱紋,雌性個體背面深暗色,5條縱紋顯著。正中1條縱紋在間頂鱗分叉向前沿額鱗兩側達吻部,向後延伸至尾中部;2條背側縱紋從前額鱗起經眼上方、頂鱗外緣沿背側向後延伸至尾部的2/3以上;2條體側縱紋自最後上唇鱗起經耳孔上方沿體側至胯部。頭側與體側具有紅色斑點。尾部為藍色。腹面色淡。 [2] 

藍尾石龍子生活習性

藍尾石龍子棲息於長江以南的低山山林及山間道旁的石塊下,喜在乾燥而温度較高的陽坡活動,但在茂密的草叢或平原地區比較少見。性活潑。春季捕食蝗蟲、避債蟲、鼠婦及鞘翅目昆蟲等,其中害蟲約佔食蟲量的46%;夏季食物內容更為廣泛,主要為叩頭蟲幼蟲、鼠婦和螞蟻等,害蟲的比例也隨之相應增加,偶爾也吞食其他幼蜥。其活動和冬眠習性與石龍子相似。3月下旬或4月初出蟄。 [6]  [7] 
藍尾石龍子 藍尾石龍子

藍尾石龍子分佈範圍

藍尾石龍子廣泛分佈於東亞亞熱帶地區,從中國台灣和琉球羣島,向西到中國大陸和越南。在越南,它存在於該國北部,包括北幹省、成華省和永福省。在中國,廣泛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山東、廣東、香港、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台灣等地。 [4] 
藍尾石龍子分佈圖 藍尾石龍子分佈圖

藍尾石龍子繁殖方式

藍尾石龍子產卵雌體的最小體長為69.3毫米,大於此體長的雌體均年產單窩卵。窩卵數、窩卵重和平均卵重均與雌體體長呈正相關,平均值分別為6.4、2.783和0.554克。窩卵數與雌體產後狀態無關。藍尾石龍子雌體主要通過增加窩卵數和卵大小來增加繁殖輸出。 [2] 
卵生,每年繁殖1次,6~7月產卵5~9枚,多者可達11枚。卵乳白色而略泛紅,橢圓形。卵殼革質,產出後隨即變堅硬。卵產於草叢或隱蔽的地面上,再用土或枯葉將卵蓋住。孵化期為20~44天,孵化的幼崽尺寸為25.7~30毫米。 [4]  [6]  [7] 

藍尾石龍子保護現狀

藍尾石龍子種羣現狀

藍尾石龍子在越南並不常見,也很難找到;在中國南方很常見,種羣數量穩定。 [4] 

藍尾石龍子保護級別

藍尾石龍子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年)》 ; [1]  [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4]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無危(LC)。 [5]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藍尾石龍子主要價值

藍尾石龍子捕食的昆蟲絕大多數都是害蟲,因此對農林業有益。可入藥,有解毒、散結、行水等功效,主治惡瘡瘰癧、乳癌、肺痴、小便不利石淋及風濕、皮膚瘙癢等。 [2]  [9] 
注:藍尾石龍子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未經批准私自捕捉、飼養是違法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