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藍孔雀

(雉科孔雀屬動物)

鎖定
藍孔雀,是雞形目雉科 [10]  孔雀屬中的一種鳥。 [11]  藍孔雀是雞類中的“巨人”,雄鳥和雌鳥的羽色有差,雄鳥頭上具冠羽,頭、頸和胸部均為藍色,尾羽並不長,構成尾屏的尾上覆羽可達身長的2倍,平時合攏託在身後,開屏時屏面寬約3米,高約1.5米,絢麗多彩。羽質細長,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鮮豔奪目。 [10]  雌鳥相對於雄鳥來説,身形比較小, [12]  羽毛是暗綠、灰色和藍色的混合色,以灰綠色為主。 [11] 
藍孔雀廣泛分佈於南亞次大陸,在查謨和克什米爾、阿薩姆邦東部、米佐拉姆邦南部等地都有。通常棲息在乾旱半荒漠草原、灌木林和落葉林中。 [11]  雌性藍孔雀比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鳥的吸引,多見一雄伴隨3-5只雌鳥活動,偶爾也有單獨活動,夜間常常飛上10餘米高的固定樹枝棲息。喜歡吃梨、黃泡等果實,也吃稻穀、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還食用昆蟲如蟋蟀、蝗蟲和一些小型爬行動物。藍孔雀的動物性食物以白蟻為主。藍孔雀雙翼不發達,不善飛行;腳強壯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竄時多為大步飛奔。清晨來到溪邊,邊喝水邊清洗羽毛。每年4月起進入繁殖期,每窩產蛋4~8枚,孵化期為26~30天。壽命為20~25年。 [12] 
藍孔雀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13] 
中文名
藍孔雀
拉丁學名
Pavo cristatus
別    名
印度孔雀
外文名
Common Peafowl
Indian Peafowl
Peafowl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孔雀屬
藍孔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藍孔雀形態特徵

藍孔雀
藍孔雀(45張)
藍孔雀體長體長90-230釐米,翼展130-160釐米,體重4-6千克。 [3]  雄鳥頭上具羽冠,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條白色的斑紋。頭頂、頸部和胸部為藍色。翅膀上的覆羽為黑褐色,飛羽黃褐色。腹部深綠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雌鳥頭上具羽冠。頭頂、頸的上部為慄褐色,羽緣帶有綠色。眼眉、臉部和喉部為白色。頸下部、上背和上胸部為綠色。上體其餘部分為土褐色。翅膀具白色的邊緣。下胸部暗褐色。腹部暗黃色。虹膜褐色。腿、腳角褐色。 [4] 
藍孔雀和綠孔雀有一些差異,成年野生綠孔雀體形雖大,但生性膽小機警,綠孔雀踩的腳印比較大,比較長,綠孔雀雙足分別長有長距,就像兩根尖鋭的刺 [9]  。藍孔雀的腿、頸和翎羽較長,雌雄都有閃爍的金屬光澤,叫聲略低於綠孔雀。藍孔雀缺乏鞍羽。藍孔雀同種異性差異很大,雄性體的頸部、胸部和腹部呈燦爛的藍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綠色,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覆尾羽長1米以上,可以豎起來像一把扇子一樣“開屏”。 [5] 
藍孔雀羽片上綴有眼狀斑,這種眼狀斑是由紫、藍、黃、紅等構成。開屏時光彩奪目,尾羽上反光的藍色的“眼睛”可以用來嚇天敵。藍孔雀還會抖動其尾羽,發出“沙沙”聲。雌性藍孔雀比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鳥的吸引。雌性相對於雄鳥雌鳥比較小,很不顯眼,其身長僅約1米,重2.7至4千克。羽色主要為灰褐,無尾屏,無距。幼孔雀的羽冠簇為棕色,頸部背面為深藍綠色,羽毛鬆軟,有時出現棕黃色。 [3] 

藍孔雀近種區別


藍孔雀
體量
體長90-230釐米,翼展130-160釐米,體重4-6千克
體長最長可達2300毫米;嘴峯♂42~44毫米,♀38~41毫米
特徵
雄鳥和雌鳥的羽色有差,雄鳥頭上具冠羽,頭、頸和胸部均為藍色,尾羽並不長,構成尾屏的尾上覆羽可達身長的2倍,平時合攏託在身後,開屏時屏面寬約3米,高約1.5米,絢麗多彩。羽質細長,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鮮豔奪目
性綠孔雀全身呈翠綠色,並反紫銅色光。頭頂有一簇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發達的約長1米,每羽端部有一個藍色和翠綠色鑲嵌的眼狀斑,羽枝鬆散成“尾屏”極為華麗;雌綠孔雀與雄綠孔雀相似,但無尾屏。眼周裸露皮膚淺藍色,頰部肉垂呈鮮黃色
圖片
藍孔雀 藍孔雀
綠孔雀 綠孔雀

藍孔雀棲息環境

藍孔雀 藍孔雀
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開闊稀疏草原或有灌木叢、竹叢的開闊地帶,從平原地帶到高山地帶的森林、灌叢中。喜歡在靠近溪流處生活。一雄多雌集小羣活動。晚上則棲息在高枝上。 [6] 

藍孔雀生活習性

不善遠距離飛翔,雙腿卻十分強健,奔走如馳。性機警。鳴叫聲非常洪亮。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蟲、蜥蜴等小動物為食。
  1. 集羣性強:在野生或家養下,自然選擇配偶,即一雄多雌(1:3-5),家庭式活動,在一定活動範圍內,集體採食與棲息,極少個別活動者,一旦丟失一隻會吵鬧不休,對另羣的個體不予採納。
  2. 雜食性: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也吃蝗蟲、蟋蟀、蛾、白蟻、蛙、蜥蜴等動物。在圈養情況下以玉米、小麥、糠麩、高梁、大豆及大豆餅和種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砂礫、多維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添加劑等可根據飼養情況。喜歡吃梨、黃泡等果實,也吃稻穀、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還食用一些昆蟲如蟋蟀、蝗蟲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動物。孔雀的動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蟻為主。
  3. 活動:雙翼不發達,不善飛行,而腳強壯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竄時多為大步飛奔,覓食一般在清晨和黃昏,清晨來到溪邊喝水、邊清洗羽毛,然後一起去樹林中覓食,炎熱的正午則在蔭涼的林中休息,黃昏再次採 食。晚間則飛上樹枝休息。行動敏捷,腳強健,善奔,有一定高飛能力,在繁殖期間公孔雀有求偶行為並“開屏”,母孔雀也能用喙吻公孔雀的頭、臉部。
  4. 毆鬥性在繁殖期間公孔雀間常因爭偶而發生劇烈毆鬥,也常傷及母孔雀。
  5. 叫聲藍孔雀公孔雀“哇—哇”聲拖腔長,叫聲似老鴉,甚不悦耳。
  6. 生長週期:性成熟遲,22周齡開始性成熟。壽命長,藍孔雀的壽命長約20-25年。 [5-6] 

藍孔雀分佈範圍

原產地: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
引進:澳大利亞、巴哈馬、新西蘭、美國(夏威夷島)。 [2] 

藍孔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6-12月。營巢於灌叢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時雄鳥的羽毛特別綺麗。常見數只雄鳥追隨於雌鳥周圍,並把豔麗奪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開如扇狀,不斷抖動,並相互摩擦而發生“沙——沙” 的音響。雄鳥為爭雌還發生格鬥。巢營於鬱密的灌木叢、竹藪等的高草叢間。巢異常簡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窩,並襯以雜草、枯枝、落葉、殘羽等。雌鳥每隔一日產一卵,多在黎明產下。卵每產4-8枚,一般為5-6枚。卵呈鈍卵圓形,殼厚而堅實,並微有光澤;呈乳白,棕或乳黃色,不具斑點。 [7] 
孵卵由雌鳥承擔,經28-30日才孵出雛鳥,雛鳥有隱蔽於雌鳥尾下的習性。生長緩慢,第一年的幼鳥與雌鳥略同,而雄性幼鳥的頸部則色彩較鮮豔。第二年的幼鳥與同性別的成鳥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臉上裸露部呈藍色和黃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時雄性幼鳥具有完全成長的尾屏。 [7] 

藍孔雀保護現狀

藍孔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2] 

藍孔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人工養殖技術成熟,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藍孔雀人工養殖

藍孔雀尚缺乏品種標準與生產指標,但可根據外貌、體重、生長髮育、產蛋量、孵化率等性狀進行選擇。在生產實踐中一般都選擇健康、羽色鮮豔、腳有力、趾不彎的個體。應進行編號,以防近親交配。為此,應向不同單位引進具有不同血統的種藍孔雀,索取系譜資料。藍孔雀與綠孔雀可以雜交,其雜種後代完全能育。 [7] 

藍孔雀繁殖週期

藍孔雀的繁殖期有強烈的季節性,一般在6-8月份。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長,從而延長了產蛋季節。 [7] 
  1. 發情與求偶:成年的藍孔雀,特別是公孔雀常常追逐母孔雀,並將華麗奪目的舵羽上的覆羽(200根以上)通過皮肌的收縮,高舉展開如扇狀,俗稱“開屏”,並且不斷抖動,索索作響,並可多次開屏,每次長達5-7分鐘之久,且左顧右轉,翎羽上的眼狀斑反射着光彩,引得母孔雀頻頻接近公孔雀。在羣養情況下,為爭配偶常引起劇烈毆鬥,有時已發情的母孔雀被公孔雀追得無奈而致受傷。 [7] 
  2. 交配:公母配種比例為1:3-5,母孔雀交配15天后開始產蛋,為此要在角落處挖一沙坑,放好沙供其產蛋用。應有專人值班揀蛋,免發生食蛋癖或誘發抱性。 [7] 

藍孔雀孵化方式

分為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兩大類。
  1. 自然孵化:最好利用抱性強烈的烏骨雞及土種草雞來代孵,並用醒抱藥催醒有抱性的母孔雀。一般體型小的抱雞只能每次抱孵4-6個孔雀蛋。在孵化期間,將抱雞每天上午、下午定時放出或抱出2次,進行排糞,同時供應飲水和穀粒,約15分鐘後抱回繼續孵化。孔雀的孵化期為26-28天,其中於第7、14和21天分別驗蛋。 [7] 
  2. 人工孵化:凡孵禽的電孵機,只要將孵化盤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後即可孵化。按常規消毒種蛋與孵化設備。孵化工藝基本相同。
  1. 温度平面孵化器內温度38.5-39.5℃,立體孵化機內温度37.5-38℃。孵化室內温度維持在24-27℃。出雛期温度下降0.5℃,至於採取恆温孵化(分期入孵)或變温孵化(一次入孵)由入孵者據生產而定
  2. 濕度相對濕度維持在60%-65%,出雛期最好採用70%,孵化室相對濕度保持65%-70%。
  3. 翻蛋頭7天最好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翻蛋1次,第2周1-2小時翻蛋1次,以後每3小時翻1次蛋。出雛前3天落盤後停止翻蛋。
  4. 晾蛋一般不超温可不晾蛋,中後期每天可晾蛋15-20分鐘,晾至30℃時(眼皮感覺不熱)為止。由於孔雀蛋蛋殼較厚,開頭幾天温度與濕度不能偏低,後期通風與濕度也應高些,才能正常出雛。 [7] 

藍孔雀飼養管理

  1.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育雛期為2個月。初生孔雀為黃褐色絨羽,頭頂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淺,飛羽為黑褐色。一般都採用人工育雛法,1-20日齡採用網養或籠養。每個網架長250釐米,寬200釐米,底網高60釐米,室內外均設棲架,應提倡籠 育,可利用雛雞用籠。
籠育雛温度與濕度:1-10日齡34-38℃,11-20日齡28-26℃,21-30日齡26-24℃。以後羽毛增多,可以與室温相同。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
日齡日喂次數飼料1-10月,每天4次熟雞蛋、粉料、青綠飼料、麪包蟲、補充飼料。11-30月,每天3次熟雞蛋、肉沫、粉料、青綠飼料、麪包蟲、補充飼料,31-60月,每天2-3與上同。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每羣飼養量以40-50只為宜,隨日齡增加而降低飼養密度。採取自由採食和飲水。保持環境安靜,防止驚羣。並建立信號條件反射以便於管理。定期消毒、驅蟲和防疫、滅鼠、防獸工作。及時隔檢病雛。 [7] 
二、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育成期是指61日齡至成年(2年)前生長階段。育成舍的室內約佔1/3面積,運動場網高5米,室內外設棲架,飼養密度為20只/100平方米。飼料以純合顆粒料最好,每天喂2次,青綠飼料喂2次,應定期檢測體重。如作為商品肉用仔孔雀,飼養8個月齡後能達到3.5-4公斤,便可上市。 [7] 
三、成年期的飼養管理
孔雀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產蛋期的孔雀或休產期的孔雀。種孔雀舍每欄公母配比為1:3-5,欄舍面積為5米×10米,室內外各半,網高5米。網孔為1.5釐米×2.5釐米,運動場上應種植遮蔭植物。飼餵定時定量,保持安靜,注意清潔衞生。
  1. 春季管理在繁殖季節,活動量大,採食量也大,應及時調整飼糧,注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飼料。在角落處設產蛋箱(鋪墊沙子或軟草)。
  2. 夏季管理氣温高、多雨、濕度大,採食量頓減,產蛋量下降,並逐漸停產。應多喂精料量,增加青綠飼料,防止黴變。做好清潔衞生和防暑降温工作。
  3. 秋季管理雖秋高氣爽,但氣温下降,光照縮短,又值孔雀正常生理換羽期,飼糧中要減少或停止油料飼料。應在換羽期間採取強制性換羽,可以有效地縮短自然換羽天數,另外可以獲得優質價高的羽翎,可通過對水、飼料和光照的適當控制,並突然改變其生活環境條件,以達到整齊換羽的目的。也可在不限制飼餵的條件下,酌喂氧化鋅添加劑(當含鋅量達至20000-50000毫克/公斤時,應先個別做試驗後再採用)。可使孔雀7-10天后加速換羽,夜間可試拔主翼羽、覆尾羽,如能輕易拔除則拔羽,拔不動則不要拔,50%羽毛脱落或拔除時,則應停喂鋅添加劑。也可使用肌注2500-5000國際單位睾丸酮和5-10毫克的甲狀腺素,被肌注母孔雀變得遲鈍和不愛活動,個別還出現“企鵝”姿勢。經3-4天后症狀消失。 [7] 
一般於注射後第2天停產,至5-7天幾乎全部脱落,並開始迅速長出新羽束。此方法同樣要做一些活體試驗後應用。另外在飼糧中要增加動植物蛋白質和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促進羽毛生長。做好越冬準備工作。
4.冬季管理天氣寒冷,除做好禦寒保暖工作外,在飼糧中增加穀粒和油料種子量。地面可鋪些墊料,保暖的同時注意通風。在休產季節進行防疫與防治寄生蟲病工作。 [7] 

藍孔雀疾病防治

藍孔雀有相當強的適應性與抗病力,但在環境條件與飼養管理欠理想時,也容易患白痢病、禽霍亂、球蟲病、蟯蟲病。有些地區還發生過雞新城疫、禽痘、馬立克氏病等。由於缺乏嚴格規範的免疫程序,很多是套用雞的免疫程序,因此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平時要定期搞好清潔衞生,投餵驅蟲藥物,有條件測定孔雀體內抗體後再進行免疫工作。 [7] 

藍孔雀規範管理

2020年9月,國家林草局發佈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藍孔雀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允許用於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