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薯粉豆乾

鎖定
薯粉豆乾是客家特色菜品,普遍的吃法是油炸薯粉豆乾。婆油豆乾有薯粉豆乾和豆乾兩種。薯粉豆乾的誕生是由於舊時豆腐的稀缺,客家人就用番薯粉來代替豆腐,做成豆乾的形狀 [1] 
“婆”在客家方言中就是浮的意思。做好的豆乾和薯粉豆乾切成三角塊放進油鍋裏炸,浮起來後就可夾起食用。這便是“婆油豆乾”名字的來歷。炸後的婆油豆乾外焦裏嫩,顏色金黃,色澤亮麗,夾起一塊蘸上蒜泥鹽水,既敗火,又去油去膩,口感香脆可口,是客家人閒來無聊時的小吃 [1] 
中文名
薯粉豆乾
別    名
婆油豆乾 ,燜子
拼    音
shǔ fěn dòu gān
分    類
客家小吃 [1] 

目錄

薯粉豆乾地方叫法

在我國北方地區叫做燜子,梅州市豐順地區叫婆油豆乾
薯粉豆乾 薯粉豆乾
把豆腐叫“豆乾”,習慣把做好的“燜子”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形狀四四方方與豆腐相似,所以把它叫做薯粉豆乾,意為:薯粉做的“豆乾”。

薯粉豆乾做法

薯粉豆乾是用薯粉加水熬製而成,一般需要加一點明礬,以增加硬度和透明度,通常以幹薯粉計,明礬的加入量掌握在千分之1-2即可。
熬製:薯粉500克,加水稀釋放置片刻,薯粉沉澱後,倒去上面帶有浮起雜質的水。根據預期成品的硬度加水2.5-3公斤,加入千分之1-2的明礬,攪拌均勻,到入冷鍋中開火熬製,注意攪拌,保持中火,熬製到薯粉由白色變為灰色半透明狀時停火出鍋,盛入乾淨的盆中,陰涼處放置,凝固硬化後供實用,暫時吃不完的可置涼水中存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