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

鎖定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Sardar Vallabhbhai Patel,1875年10月31日-1950年12月5日) 印度政治家,國大黨領導人。
印度獨立運動中發揮主要作用。他原名瓦拉卜拜·迦維爾拜·帕特爾(Vallabhbhai Jhanerbhai Patel),在印度常被尊稱為“薩達爾”,在印度各主要語言中即首領、領袖之意。
中文名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
外文名
Sardar Vallabhbhai Patel
國    籍
印度
出生日期
1875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2月5日
職    業
政治家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人物生平

1947年時代週刊封面上的帕特爾 1947年時代週刊封面上的帕特爾
1875年10月31日生於西印度的古吉拉特印度教家庭。
1910年在倫敦中殿法學會深造。
1913年回國,定居於艾哈邁達巴德,從事律師事務。受聖雄甘地影響,積極支持非暴力鬥爭。並改變生活方式,脱離上流社會,衣食住行均和農民一樣。
1917-1924年任艾哈邁達巴德市首任專員,1924年任市長。
1918年,艾哈邁達巴德發生水災,糧食欠收,但政府並未降低税收,引起災民普遍不滿。帕特爾成功領導當地農民進行抗税運動。1924~1928年間,任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委員會主席。
1928年他因在古吉拉特邦的巴多利縣成功地組織反對政府徵税的農民運動而成名,被甘地譽為印度的薩達爾(意為領袖)。他重實踐,辦事果斷,極具號召力,被英國當局視為眼中釘。他同甘地都主張印度成為英聯邦內的自治領,不贊成獨立。並反對武裝暴力及帶強制性的經濟與社會變革。認為社會主義對印度無用。他相信自由體制企業,因而深受保守主義者的擁護。
1930年,帕特爾在食鹽不合作運動中被捕,遭囚禁3個月。次年主持國大黨卡拉奇會議。
1932年再次被監禁,至1934年7月獲釋。
1940-1945年6月,他又先後兩次被捕入獄,長達4年之久。 因參加民族獨立運動4次被捕入獄的經歷,使他在國大黨內享有很高聲望,加上他長期追隨甘地,是國大黨領導機構中的鐵腕人物。
1931年任國大黨主席。
1937年整頓國大黨的組織。
1946年選舉國大黨主席時,得到15個省國大黨委員會的提名。印度獨立後,出任政府副總理,兼內政部部長、邦務部部長和新聞部部長。在政府中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分享權力,凡重大問題均需他們兩人同意。力圖以他控制的黨權來限制尼赫魯的政府權力。因此,史學家把印度獨立初期的一段歷史稱作“雙頭政治”。
帕特爾是國大黨內右翼勢力的代表,1948年他控制的國大黨領導機構通過修改黨章,驅逐了原在國大黨內的國大社會黨等派別。他反對工業國有化和廢除封建地主制,主張讓工業家經營工業,增加國家財富。 [1]  他致力於印度各種族的融合,並極力保護穆斯林。 [2] 
1950年12月15日在孟買逝世 [1]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人物紀念

印度有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紡織管理學院(哥印拜陀市國家紡織公司職員學院) [3]  和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國際機場 [4]  。帕特爾也深受印度總理莫迪的推崇,莫迪斥資3.4億美元為他修建一座182米高的“世界最大雕像”團結雕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