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薩南諸島

鎖定
薩南諸島(Lang-ja|、さつなんしょとう),是日本地理區劃之一,大致相當於琉球羣島(南西諸島)中屬於鹿兒島縣的部分。
包含:大隅羣島(大隅諸島)及三島村、吐噶喇羣島(トカラ列島)、奄美羣島(奄美諸島)。
歷史上曾隸屬琉球王國,後分裂獨立建立琉球中山王國。從琉球中山國立國後與明朝通商,成為明朝的附庸國,同時亦延續薩摩藩的藩屬國地位。
中文名
薩南諸島
外文名
さつなんしょとう
別    名
さつなんしょとう
行政區類別
鹿兒島縣
據琉球國史及各種史料記載,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明朝實行禁海,而為了與明朝通商,歷代琉球王不得不被中國皇帝冊封,確立依附關係或附庸關係。這種關係延續了整整五個世紀,即使是日本慶長十四年(1609)發生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收復琉球,琉球國在受到薩摩制約的情況下,也始終未變。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人琉。這批中國移民主要是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如從中國去的蔡氏為蔡襄的後人,林氏為林和靖家族的後人。與此同時,琉球王還經常選派子弟到中國留學。
從明洪武五年(1372)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先行用和號、和歷。(直至清朝光緒五年(1879),日本“廢琉置縣”為止)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都是用漢字結合日文假名書寫的。
1609年,薩摩“以勁兵三千入其國,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當時琉球王侍從寫的《喜安日記》記載:“有如家家日記,代代文書,七珍萬寶,盡失無遺。”薩軍將琉球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達三年五個月,逼迫尚寧王屈辱地承認向其“進貢”。同時還強行割佔琉球北部五島。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變中琉關係。如據《明史》記載,萬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雞籠山之謀(其地名台灣)”,當時忍辱負重的尚寧王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中國防備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後,中琉冊封關係繼續保持,貿易和文化交流還更為擴大了。